【管城、荥阳、巩义、新密】魏长城
来源:文物考古科研处  时间:2019/10/30 09:58  


 

  战国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管城、荥阳、巩义、新密一带,为战国时期魏国修筑的防御工事。公元前364年,魏国将都城由安邑(今山西夏县)迁都大梁(今开封),为了防御西邻秦国入侵,于公元前256年,由今原阳县(当时黄河在此北流过)经郑州东部,向西南过荥阳、巩义到新密,修筑一条100余千米的长城。长城依地形山势就地取材,分别由土、砖和石块筑成。目前,平原地区的魏长城已大多不在,只有荥阳、新密交界的香炉山直到蜡烛山、沙岗、凤门口、五岭、茶庵村茫茫大山中,还残存长城残躯。这段魏长城依山而筑,横穿许多地势险要的山谷。墙垣为青石砌筑,保存基本完整,墙基宽2.5米,最高处2米有余,长5.8千米。远远望去,逶迤茫茫,魏长城如苍龙,盘卧青翠山中,诉说那一段烽火岁月的悲壮往事。   

长城是军事防御设施,由城墙演变而来,中国最早开始修筑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3世纪),当时各国为了争霸和防御外敌,纷纷沿国界修筑长城,形成壁垒林立之势,当时有楚长城、魏长城、齐长城、秦长城、燕长城、赵长城等,秦统一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侵扰,将北方各国的长城连起来,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而中原各国长城逐渐废弃。

郑州地区现存魏长城遗存,是中国最早修筑的长城之一。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