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郑州西南区域发现两汉时期墓葬群 佐证郑州数千年城市文明从未间断
来源:郑州日报  时间:2019/05/14 18:34  

       本报讯(记者 左丽慧 文/图)“这次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在于,该墓葬年代为从西汉至东汉过渡时期,而郑州地区在此前的考古发掘中,这一年代的墓葬较为少见,因此这一发现为研究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及科学依据。”5月13日,记者从郑州市考古研究院获悉,在郑州西南区域某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前进行的文物勘探过程中,发现一处大型两汉时期墓地,除了“缺什么来什么”的丰富性作用,也再次印证了郑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不只有夏、商时期的繁华,还有数千年来绵延至今、不曾中断的城市文明。

       丰富两汉交替时期考古发掘

       “现阶段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是,确定了该区域为东汉、西汉交替时期墓地近160座,同时还清理出土了一批较为丰富的文物标本。”郑州市考古研究院高赞岭告诉记者,出土文物以随葬品居多,其中铜器有铜镜、铜钱、铜带钩、铜洗、铜碗、铜甑;铁器有铁剑、铁环首刀等生活用具;陶器出土最为丰富,可见完整器型的有陶仓、大陶壶(部分饰铺首)、小陶壶、大陶瓮、小陶罐、陶灶(含釜甑1套)、陶奁、陶案、石磨等各类器物1000余件,“这些出土文物体现了当时丧葬习俗中随葬品使用及放置情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制陶、冶铜工艺。”

       尽管出土文物十分丰富,但高赞岭认为,汉代有“厚葬”习俗,从出土器物的规格、品种等方面来看,这些墓葬都是汉代平民的墓地,“这也恰好能向我们展示出汉代普通民众的生活风貌。”

       在考古工地,高赞岭还向记者展示了出土的陶灶、猪圈等器物,以实物为原型制作的“缩小版”随葬品看起来精致小巧,而陶罐、壶等生活用品也出现了以朱砂、绿釉装饰的技艺。

       除了品种丰富的陶器,出土的画像砖也是此次考古发掘中的一大亮点。记者在现场看到,画像砖上的纹饰十分清晰,而题材更是多种多样: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大神兽,轻盈起舞的仙鹤、穿着蓑衣骑在马背上如御风而行的仙人……充分展现出汉代郑州地区先民的丰富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再证郑州绵延不断的城市文明

       在郑州入列中国“八大古都”时,对郑州历史缺乏了解的人曾提出质疑:除了3600年前的商城,郑州“古”在哪里?

       “在郑州紫荆山路与城南路交叉口的郑州城墙断面上,人们可以清楚看到,城墙主体为商代所筑,商代城墙之上,分别叠压有战国时代修补的城墙、两汉时代修补的城墙、唐宋时代修补的城墙、明清时代修补的城墙,一面墙上清晰标有3600年的历史年轮,这在世界城市中是唯一。”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副会长阎铁成认为,数千年来郑州的城市文明从未间断。而此次考古工地的发掘,同样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充分的论据。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也出土了不少当时的钱币,其中有‘大泉五十’钱币,也就是‘王莽币’,说明了当时正处于历史记载的王莽篡汉时期。”高赞岭还向记者展示了出土的铸有“大泉五十”字样的铜币。

       历史记载,王莽篡汉时间为15年,而“大泉五十”币铸行时间仅有13年,是王莽新朝通行货币中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

       除了钱币,相当数量的墓葬也呈现出习俗交替变化的特征,“过去郑州地区的考古发掘中,这一时期的发掘较少,这次考古发掘的收获可谓对郑州不同时期考古的丰富和完善。”高赞岭告诉记者,目前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出土文物已收集完毕,确认了该区遗迹的文化性质与时代,同时获取了该区域两汉时期墓葬形制以及出土物等较完整的考古发掘资料。这些对于研究古代人生息活动、丧葬制度、社会发展、文化延续等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及科学依据。

      “考古前置”成效初显

       “郑州市2018年全面启动了文物工作前置改革,即‘国有土地建设中,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改革。这次考古发掘的‘机缘’,也正是基于‘考古前置’工作的开展。”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郑州实行这项措施后,保土地挂牌出让前已经完成全部文物勘探、考古发掘和必要的审批手续,文物工作由被动跟进转变为提前主动完成,在源头保证了文物安全;文物工作完成后进行净地出让,宗地竞得人可以快速推进工程建设,客观上简化了工作流程,节约了时间成本。

       不少项目公司也认为,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费用在土地出让时均摊于所有出让地块成本之中,改变了以往哪个地块发现文物、文物工作经费由哪个地块竞得人承担的不公平局面,也在土地出让层面体现了“文物保护 人人有责”的工作理念。

       此项“改革”促进了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协调共赢,在全国处于率先探索实行阶段,多次受到国家文物局的肯定,成为值得学习的“郑州模式”。

      今年年初,该土地在出让前的文物勘探中,经郑州市文物勘探管理办公室勘探,发现有古代墓葬近160处,还有灰坑、水井、陶窑等遗迹。

     “为确定墓葬的文化内涵、性质、时代,确保地下文物安全,消除隐患,为施工单位创造一个优良的施工环境,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经报请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特进行配合性考古发掘。”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表示,随着郑州市文物工作前置改革的有序推进,文物保护的成效正逐步显现。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