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疫情尚在蔓延 这些展览和博物馆在家就能看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20/02/09 13:19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为防止交叉感染,各家博物馆先后临时闭馆,但公众目前可以选择网上看展的方式,“云刷馆”享受文化生活,弥补不能亲临现场的遗憾。为此,国家文物局组织部署全国各地博物馆利用已有数字资源推出一批精彩网上展览,为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线服务。截至目前,国家文物局已经汇总发布了三批共计150条网上展览及数字博物馆信息,且展览讯息还在不断更新之中。为便于公众查询浏览,国家文物局在其公众号上发布了这些信息。

        “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是故宫博物院的重要展览。在过去,从腊月初一开笔书福开始,一直贯穿整个春节期间,宫廷之中有诸多与年节有关的活动,比如观冰嬉、中正殿活佛送岁、施粥、安设天灯、万寿灯,放爆竹、保和殿筵宴蒙古王公、万寿灯撤联挂灯、安设乾清宫与皇极殿廊庑灯及甬道石栏灯、赏戏、守岁等等。去年春节,“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刷新了两项故宫博物院展览历史纪录,可称为建院以来提用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缘故,大家无法亲临现场观展,通过故宫博物院的线上展览,可以弥补些许遗憾。

        由国家博物馆在网上发布的“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正在展出之中,展览通过共同礼敬历史文明、共创文物追索典范、共聚文明互鉴之光3个单元,集中展示意大利向中国返还的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意大利向中国返还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时间跨度长、分布地域广、器物种类多,保存状况较为完好,为研究中国历史相关时期的生产生活场景、精神文化面貌、文明发展进程等提供了实物见证。

        “礼赞共和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共计分为逐梦星空、瀚海扬波、核能伟业、制造强国等六个篇章,大家可以看到长征系列火箭、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鹊桥中继卫星、深海勇士载人潜水艇、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等展品。自北魏定都平城至隋一统华夏,近200年间,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完成了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此次由山西博物院推出的“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展示了胡汉之间、南北之间的广泛交流和北朝文化。墓葬壁画是山西博物院的特色收藏,其中的北朝壁画作品,更是丰富精彩,引人入胜。展览选取娄睿墓壁画、九原岗墓壁画、水泉梁墓壁画,呈现1500年前的绘画华章。

        上海博物馆再次宣布延迟开馆,推出“网上博物馆”专题,观众可从上海博物馆官网首页点击进入。“网上博物馆”专题展示区包含了网上数字展览、原有实体展的三维虚拟化展示、藏品数字化解读、网上远程课程传播等内容。近年来上海博物馆推出的人气特展“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瓷器大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等互动性强的数字化展厅都也在其中。

        99件文物道尽古都南京的6000年文明史。“源·流:99件文物里的南京”特展是南京市博物馆去年推出的重磅展览,汇集了南京市博物总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等8家文博单位的精品文物,其中一半以上为国家一级文物。比如,于1988年出土自六合羊角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兽首人身纹陶纺轮,出土于中山门外孝卫街宋墓的宋代木尺,出土于南京象山7号墓东晋贵族琅琊王氏家族成员王廙的墓葬中的东晋金刚石指环,南京德基广场工地出土的纪年款南朝金铜造像,全球最大的鎏金七宝阿育王塔,明代黔国公沐斌继室夫人梅妙灯墓出土的嵌宝石莲纹金盒等展品,都可以线上一探究竟。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通过江西省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博物江西”,集中展示全省各文博单位藏品和展览等资源信息,实现了“畅游虚拟博览精粹”,让大家足不出户在家中“网上云游”。其中,江西省博物馆利用本馆特色展品以数字展览、数字导览、电子书、广播等线上展示方式呈现“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饰代风华——江西省博物馆藏明代王妃首饰精品展”“瑞鼠吐宝——庚子鼠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及“红色摇篮”等展览和相关重点展品。

        “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是河南博物院的常设展览,展览突出展现了中原这一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心地域的文明进程与重要成果中的代表性文物,再现了中原文明的延续性、包容性和影响力。展览分为四个专题陈列,分别为:“文明曙光——原始社会时期”“定鼎中原——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有容乃大——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盛世繁华——隋唐宋元明清时期”,整体展现了煜煜生辉的古老中原文化。

        由安阳博物馆推出的甲骨文发现120年系列展——“图说甲骨文发现史”和“商代文字展”是安阳博物馆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系列展览活动。其中“商代文字展”包括6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文字起源。第二至五部分从甲骨文字、陶器文字、铜器铭文等方面介绍了商代不同载体上的书辞、刻辞。第六部分介绍了汉隶成为文字主体的发展历程。展览共展出140多件实物,其中商代甲骨40件、陶文36件、朱书玉璋11件、铜器33件、青铜玺印3件,以及战国陶器2件,秦代封泥10件、铜器1件,西汉铭文砖1件、西汉铜器1件,以及各类器物拓片20余件,不仅展示了商代文字原始风貌,还传递出许多学术知识。

        除此以外,敦煌研究院的“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数字敦煌展,中国印刷博物馆的“笔墨书香——中国印刷文化探源专题展”,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的“海洋与天文”,运城博物馆的“山河相依 窑火辉映——晋陕豫冀宋辽金元陶瓷特展”,天津自然博物馆的“丝绸之路自然大观”,郑州博物馆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展”,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特展”等线上展览也非常值得一看。在展览之外,大家还可以线上参观数字博物馆和各地博物馆大数据平台。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