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将建胜利渠纪念馆 有关文物请贡献出来
来源:郑州晚报  时间:2020/11/04 11:42  


为保护和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历史文脉,挖掘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胜利渠精神传承下去,荥阳市水利局胜利渠管理所向全社会征集有关胜利渠的文物。记者 姚辉常 荥阳时报 邓浩浩 文/图

胜利渠见证荥阳自力更生、勤俭办水利

近日,记者来到荥阳母亲河——索河西岸荥阳老城南关的胜利渠管理所,见清水哗哗地流进索河。

胜利渠是荥阳市重要的西水东调工程之一,它是将黄河水系汜河之水调入淮河水系索河的跨流域引水工程。它源于巩义市米河镇草店村寒山寨。工程由东、西干渠和北支渠组成,全长23公里。西干渠由渠首沿汜河西岸向北,经巩义市小里河等村,入高山镇吴沟村、竹川村,注入太溪池。东干渠由渠首巩义市草店村向东,穿越峡窝镇、城关乡到索河办事处与索河汇流。北支渠从东干渠大王村分水闸向北,经峡窝镇、上街区、城关乡、王村镇入枯河。

整个工程从1975年11月动工兴建,到1977年11日竣工通水,历时两年。在施工中,荥阳7000多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办水利的方针,采取专业队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不断掀起施工高潮。广大干群思想大解放,愈战愈奋,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战流沙,斗流泥,驱恶水,攻顽石,战胜了千百次塌方,攻破了道道险关。共投工300万个,开挖土石方69万多立方米,垒砌砖、石11万立方米,做混凝土5400立方米、钢筋混凝土870立方米,工程投资880万元。

据胜利渠管理所所长张佰伟介绍,胜利渠建成后,改善了荥阳当时的农业生产条件,灌溉效益面积达10万亩,为农业的丰产丰收提供了水源保障。2009年被列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作为荥阳市红色教育基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观学习。

照片、物件、报纸承载着胜利渠精神

在胜利渠管理所院内,记者看到一幅幅老照片被制作成展板。一张张老照片,见证了老一代人艰苦奋斗的场景,它们是老一代人勤劳和智慧的见证。其中,展板“硬战塌方”说明为:地下出现流泥,引起严重塌方,民兵们临危不惧,用立柱顶,制服塌方,继续战斗。展板“巧战流沙”说明为:隧洞穿过地下古河道,流沙经常出现,有时几分钟竟冒出几百立方米。这是民工们用“三道防线加固法”战流沙的一个场面。展板“苦战大水”说明为:竖井穿过地下水层6至12米深,民兵们冒着“大雨”,顶着塌方,奋战顽石,继续大干。展板“英姿飒爽”说明为:女子班9名队员在班长赵凤带领下打钻开洞,巾帼不让须眉。

走进胜利渠仓库,记者见到电话机、喊话器、搪瓷杯、铁锹、谷箩、瓷碗、地板车等物件30余件。张佰伟说,这是胜利渠用时3多个月征集来的文物。“嗤”的一声,点燃煤油灯,老一代人就着煤油灯的光亮干活,累了就用搪瓷杯喝口水解解乏,搪瓷杯、煤油灯承载着胜利渠精神。

胜利渠管理所还征集来两份报纸:一份是1977年11月7日的《河南日报》,其头版右下角为约800字的胜利渠竣工通水的消息,3版为3000字左右建胜利渠的通讯《荥阳人民锁蛟龙》;另一份是1982年6月2日的《人民日报》,其“五美”栏目刊登了王大顺写的通讯《她的高尚的情操使爱人站起来了——记荥阳县峡窝公社石咀大队女青年张占先》。这两份跨越数十年的老报纸已经泛黄,一行行铅字诉说着胜利渠精神,记者读罢激情澎湃。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