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 时期全力打造一批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 到2025年郑州“两带一心”文化大格局初具规模
来源:郑州日报  时间:2021/03/15 09:55  

五年来

全市已开放和新建生态遗址公园41处,建成各类博物馆68家,被评为国家三、二、一级博物馆达到10家,馆藏文物65万余件,珍贵文物10万件。

去年,郑州黄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高质量推进,巩义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世界大河文明论坛、黄河国家博物馆3个项目列入党中央、国务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重点项目。

“十四五”时期

郑州将全力打造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举办2021年第九届“博博会”、2022年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

到2025年,《郑州市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郑州市全域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总体规划》项目全部启动,“两带一心”城市文化大格局初具规模,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主体建成

到2025年,基本建成世界级黄河文化旅游带、世界大河文明交流互鉴的综合基地、探寻体验黄河文明的重要窗口、世界华人寻根拜祖圣地的标志性文旅强市

“十四五”时期,郑州将全力打造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举办2021年第九届“博博会”、2022年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3月12日举行的全市文物局长会议,全面回顾“十三五”时期全市文物工作发展成就,安排部署2021年重点任务,为“十四五”时期全市文物事业谋篇布局。

全市已开放和新建生态遗址公园41处

“十三五”期间,我市立项研究课题、开展科研项目200余个,成功举办“中国首届考古学大会”“中国考古·郑州论坛”(论坛永久设于郑州)“亚太地区都城遗址与历史城市保护研讨会”等十多个系列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启动全域文物保护利用核心示范区规划建设,重点推进商代王城、黄帝故里、河洛汇流、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荥泽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大运河文化带、黄河文化遗产廊道项目建设,打造郑州黄河文化国际交流的“世界名片”;高起点谋划以构建沿黄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和中心城区文化板块构成的“两带一心”城市文化总体格局为抓手,发挥郑州历史文化反映中华文明起源的优势,构建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不断提升黄河文化的全球吸引力、辐射力和感召力。全市文物系统还积极探索“生态保遗”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开放和新建生态遗址公园41处,建成各类博物馆68家。

文物考古前置改革成效明显

五年来,郑州文物考古前置改革成效明显。市政府2018年研究出台《关于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改革的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试点实施考古前置改革的做法,先后得到国家文旅部、国家文物局、国家自然资源部等部门充分肯定。

市文物局与市公安局联合开展打击文物犯罪行动,侦破文物犯罪案件50余起。每年执法巡查数量200余次,巡查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388余处。

全市建成各类博物馆68家

五年来,郑州文物文化活动更加“鲜活”多彩,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68家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二、一级博物馆达到10家,馆藏文物65万余件,珍贵文物10万件。相继推出《古都郑州》《君子四艺——琴棋书画艺术展》《天工追梦——郑州古代科技文物展》《千秋二七》等精品展览560个,累计接待观众4300万人次。

三大项目列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重点项目

去年,郑州黄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高质量推进,巩义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世界大河文明论坛、黄河国家博物馆三个项目列入党中央、国务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重点项目。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国仰韶文化博物馆)列入全市“十大文化工程”。市委市政府研究成立夏文化研究专班,国有土地出让考古前置改革被省深改委评为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考古重大发现新闻入选“国内十大考古新闻”。管城区商代王城保护一期工程完工,中原区二砂文创园首期项目建成开放,二七区百年德化历史文化片区二七纪念塔、原日本驻郑领事馆旧址本体保护完成修缮;启动实施“大博物馆体系改革”。郑州博物馆新馆竣工试运行,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陈展加快推进;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开工建设。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去年举办各类主题宣传社教活动500场次,受众覆盖面达500万人。

到2025年,“两带一心”文化大格局初具规模

会议还研究部署了“十四五”时期全市文物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构建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郑州市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郑州市全域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总体规划》项目全部启动,“两带一心”城市文化大格局初具规模,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主体建成,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世界大河文明论坛相映成辉,系统研究、展示、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夏文化研究、革命文物、石窟寺保护专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全市文物资源状况全面摸清,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安全设施齐全、人员机构健全;文物考古力量明显增强、文物保护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具有郑州地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之都”日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社会教育作用更加彰显;馆藏文物利用效率明显提升,文博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全力打造一批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

“十四五”时期,全市文物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为:全力打造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举办2021年第九届“博博会”、2022年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郑州);“两带一心”规划建设初具规模、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地位和作用显著;百处生态保遗项目和百家博物馆建成质效全面提升;郑州区域夏代遗存系统性考古研究和夏文化研究传播工作形成一批成果;全市考古能力和考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文物勘探考古前置改革实现全域覆盖;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平台投入使用;郑州国际文化知名度、美誉度、向心力和凝聚力全面提升;郑州基本建成世界级黄河文化旅游带、世界大河文明交流互鉴的综合基地、探寻体验黄河文明的重要窗口、世界华人寻根拜祖圣地的标志性文旅强市。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