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谦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郑州举行
来源:郑州日报  时间:2021/07/19 09:33  

六十载耕耘不辍,一甲子春华秋实。今年恰逢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也是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从事教学、考古研究60周年。7月17日下午,李伯谦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这位考古“大家”的家乡郑州举行。会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陈建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驽先后致辞,来自全国的李伯谦先生的同仁及弟子代表纷纷发言。大家深情回忆与李伯谦老师一起学习工作的点点滴滴,高度评价其在中国考古界的杰出成就及其宽容仁爱、勤勉谦逊、勇于创新的师德师风。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主办,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

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李伯谦于1937年出生于河南郑州,1961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主任、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主持人,在中国考古界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

他60年耕耘不辍,始终奋斗在考古第一线,致力于华夏文明的探索和构筑,取得累累硕果,为中国考古事业培养大批优秀人才。他不仅完善了商周考古教学模式,构建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确立三代年表,更注重全力打造高水平教育平台,致力于高素质考古人才的培养,对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考古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退休后,他更加关注家乡郑州的考古事业发展。家乡很多重大考古发现、重大研究突破都与他密不可分,新密新砦遗址、郑州老奶奶庙遗址、郑州东赵遗址、巩义双槐树遗址等考古工地上都有他辛勤耕耘的身影。近年来,他一直担任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会长,致力于推动相关重大课题研究。

陈建立在致辞时说,李伯谦先生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主导中国考古学的多次改革,为考古学体系建设做出突出贡献。他善于调整课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培养了一批卓有建树的考古学者。他提出中国考古的发展阶段及考古体系方法理论体系,系统开展文明研究的方法、研究步骤以及文明研究阶段,文明的起源模式和标准,提出文明的判定标准以及文明演进的模式、文明进程的三大阶段。

“我亲历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李伯谦先生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首席科学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主持人。他具有高超的策略和宽广的胸怀,对出色完成这些大型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最大贡献是开创了一条多学科相结合研究人文学科的路径,提出了对南方考古的研究实践。”王巍表示,李伯谦老师从北大退休后回到家乡河南,耕耘不辍,尤其为巩义双槐树遗址发掘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李伯谦的弟子代表,何驽在致辞时说,李老师非常注重学术的百家争鸣,从来不要求弟子们的观点一致。他还特别重视田野考古技能的全方位培养,经常让学生牢记考古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本。李伯谦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是以文化因素分析法为手段,构建中国青铜时代时空与文化结构体系,以夏商周断代工程为学术道路的转折点,向中国文明起源理论探索转移,构建中国文明判断的十项标准,提出中国文明的两种模式和三个阶段,为丰富中国文明起源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后,来自江苏宿迁、河南郑州、湖北武汉等多地的文物界等相关领域代表及其十多名弟子纷纷发言。

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后,李伯谦谦逊地说:“非常感谢大家,虽然我已经80多岁了,但我觉得我还可以再干下去。十多年来,围绕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课题,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做了许多工作,但是还不够,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得更好一些!”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