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22年文物工作要点
来源:办公室  时间:2022/03/25 14:50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全市文物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和全国、全省文物局长会议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重点项目带动、项目化推进,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工作有标杆、落实有标准、突破有标志”活动,大力塑造“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文化品牌,着力构建文物保护利用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物安全防范体系、文物工作支撑体系,全面提升文物系统防范风险和应急处突能力,积极为加快构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努力开创新时代郑州文物工作新气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目标:①提升文物系统防范风险和应急处突能力。②塑造“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文化品牌,打造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③办好第九届“博博会”、第三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积极申办世界大河文明论坛;④提升郑州博物馆新馆、“两院”运营管理水平;⑤加快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建设;⑥优化百家博物馆质量建设,持续推进生态保遗工程;⑦深化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改革;⑧公布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以党的建设统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1.强化思想建设。注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以“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奋斗精神,坚定担起时代赋予文物保护责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有力落地。以党的建设工作高质量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郑州文物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营造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的浓厚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喜迎二十大重大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凝聚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深化党史和“四史”学习教育,建立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长效机制,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机制。依托革命文物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弘扬优良传统教育活动。

3.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能力作风建设,为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贯彻落实市委“基层党建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四强支部”创建,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谋划发展、推动发展、引领发展的能力水平。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关于建设黄河流域主地标主题培训班。

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

4.提升文物系统防范风险和应急处突能力。严格按照《河南郑州等地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文物保护专项规划》《郑州市特大暴雨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要求,加强上下协调,做好国家文物局立项的文物灾后修复方案编制、报批工作,多渠道筹集灾后抢险修复资金,加强做好文物灾后修复工作,完善文物系统防范风险应急预案,全面提升和强化文物系统应急处突能力。

5.统筹谋划发展措施。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围绕国家和河南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修订印发《郑州市文物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统筹推进重点目标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落地。筹备全市文物工作会议。实施《郑州市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郑州市全域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总体规划》,全面加强文物保护研究、科技创新和管理水平,深化解决文物事业发展不平衡等矛盾问题。积极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6.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以“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为主题,擦亮“山·河·祖·国”文化标识,全面塑造“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文化品牌,加强郑州历史文化内涵阐释研究,推进“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商代王城等三大文化核心展示区和大运河文化带、黄河文化遗产廊道建设,充分展示华夏文明、黄河文化的主地标城市特征。按照时间节点加快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度。积极筹备世界大河文明论坛。

7.加强“两带一心”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沿黄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中心城区文化板块“两带一心”城市文化发展格局。加快青台遗址、汉霸二王城、东赵遗址、西山遗址、荥阳故城等重点沿黄文化带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依托“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隋唐大运河讲好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故事。加快推进以商城遗址、百年德化、二砂工业遗存等文化资源为重点的中心城区文化板块建设。依托文物资源研究推介一批国家文化地标。协同推进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8.加强考古研究工作。持续参加“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推进中华文明起源重大历史问题研究,启动2至3项重大课题,做好考古研究成果宣传推广,揭示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核心特质。持续开展商城、双槐树、稍柴、花地嘴、王城岗、新砦、钟繇故里等重点遗址考古发掘研究,加快花地嘴、东赵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整理。积极参与建设国家重点区域考古标本库房。推进巩县石窟数字化展示利用系统工程,筹建宋陵数字展示中心。筹办第三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配合做好全省仰韶文化遗址联合申遗工作。

9.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落实《河南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河南省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河南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条例》要求,开展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积极申报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统筹实施一批革命文物主题保护展示工程,推介一批经典红色研学游活动,推出一批革命文物微视频,传播革命文物内涵价值,弘扬传承革命精神。

三、提升文物保护管理水平

10.提升基础保护能力。积极推动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加强第八批省保单位基础保护工作,科学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公布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制一批国保、省保文物保护专项规划方案,加强濒危文物本体保护修缮。加强文物保护工程台账管理和全流程跟踪监管机制,实施一批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项目。推进文物保护领域科研创新,做好易劣化馆藏文物及石质文物、古建筑白蚁、古树名木等的病害调查与防治工作。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

11.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完成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主体建设。加快推进郑州二七纪念塔陈展、中国古代冶铁博物馆、南水北调博物馆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郑韩故城遗址博物馆建设。做好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商城宫殿区遗址公园正式开放工作。加强文物资源资产保护管理,开展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建设,启动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数字人文研究与知识服务平台(二期)建设,继续推进郑州市文化遗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发与运行提升。

12.加强文物合作交流。落实国家和河南省《让文物活起来 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积极参与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工程,加大中原文化遗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省会之间文物展览交流,积极参与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带建设,全方位加强历史文化活化展示和具象化传播。积极筹办“世界大河文明文物精品展”。

13.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文物领域“放管服”改革事中事后监管,落实“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要求,加强河南省下放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运行监督,完善文物领域审批服务机制,推进文物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深化全域考古前置改革工作,主动配合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做好乡村振兴、自由贸易试验区、百城建设提质、中原城市群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积极为打造郑州一流营商环境助力。

四、强化博物馆体系公共服务效能

14.优化博物馆开放功能。加强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核。提升郑州博物馆新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运营管理水平。加强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馆校结合,不断强化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功能,组织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积极参加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评选、“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京豫陕晋冀五省市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和五省市联展。

15.加强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加强落实《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博物馆事业发展扶持办法》,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加快高新双湖博物馆聚落、荥泽古城片区博物馆聚落建设。做好非国有博物馆藏品鉴定,规范非国有博物馆的备案登记管理等工作。加强绩效考评,探索制定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政策,鼓励非国有博物馆积极参加全国博物馆体系评估定级工作,不断提升办馆质量和服务效能。

16.推动文创产业发展。发挥郑州执委会作用,全力举办第九届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指导郑州独立展区做好陈列展示,办好“博物馆之夜”和同期各类学术会议活动,办好“古都重宝耀中华展”。借鉴“唐宫夜宴”“龙门金刚”等成功经验,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推出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创意产品。加强郑州地区商代和五代时期代表性青瓷复烧工艺研究。利用河洛古国、大河村、“天地之中”建筑群等重要文化遗产,积极开展文物考古研、学、游、行体验活动。

五、夯实文物安全保护责任

17.加强文物执法督察检查。落实文物执法巡查监管责任,推进文物安全责任人公示公告制度,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内容接受社会监督。强化文物法治建设,加强文物执法督察检查,探索文物安全员巡察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工作,督察督办重大文物违法犯罪案件和安全事故。

18.加大文物安全防范。加强文物系统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以保障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石刻文物安全为重点,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聚焦盗窃盗掘、法人违法、火灾事故三大风险,以文物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创建活动、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完善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强化各级政府文物保护主体责任、管理部门监管责任、文物管理使用者直接责任,加强长城、重要古墓葬、古遗址等重点区域巡护工作和文物安全防护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市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推荐参加全国“寻找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评选活动。积极创建全市平安建设单位。

六、加大文物工作支撑保障

19.提升文物传播影响力。积极参与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组织重点文物考古新闻发布,策划做好古迹遗址日、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第九届“博博会”等重大活动宣传,推出《考古郑州》等文物宣传传播精品,全面提升古都郑州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压实文物系统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责任,加强文物系统政务公开、舆情监测和信息发布,健全完善文物重大舆情应对机制。编辑出版《郑州文物志》《郑州市文物事业发展报告(2016——2021)》等一批文物书箱,加快黄河博物馆学术研究等学术科研课题编写出版工作。

20.推进文博机构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的原则,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推进文博机构队伍建设和职业资格管理制度建设、实施新时代文物人才建设工程。加强文物保护职业教育,组织推荐参加2022年全国文物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

21.加强机关能力建设。加大重大事项统筹督办力度,全力保障党组议事决策。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工作有标杆、落实有标准、突破有标志”活动,积极营造系统上下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加强机关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和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加强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监督管理。积极做好精神文明创建和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圆满完成政务公开、依法行政、信访稳定、机要保密、综合治理、节能减排、扶贫驻村、美丽乡村帮建等各项目标任务,大力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统筹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