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晚报:天下之中,文明起源
来源:郑州晚报  时间:2010/07/27 00:00  

  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学科顶级专家近日齐聚郑州,参加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揭牌,这是一历史性聚会,郑州一大幸事。访谈诸多大家,深得其学养的高深,更见其睿智、机诡、幽默、真实、洒脱,他们对历史的关注与文化的思考,常有智慧的警言闪烁其间,它让悠久的历史产生凝聚,在这块土地上留下长存的文化火种。我当时是以嵩山文明研究院顾问的身份对他们进行采访的,在采访中,我感受到了大家语言的凝重,人文精神关怀,还有,他们的学识与人格的折光缩影。
  张文彬(中华炎黄研究会第一副会长、原国家文物局局长)
  走进张老房间,送上我的“老郑州三部曲”《商都遗梦》、《民俗圣地老坟岗》、《商都老字号》。请他寄语,他沉思良久,说:其实无论是讲中国的历史、讲中原的历史还是讲河南的历史,都不得不从嵩山讲起,嵩山及其周围星罗棋布的文化遗址和古城址、历史的传说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正是从这里开始,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明史向我们徐徐地展开。因此,我要说以嵩山文明为着眼点,也就等于把住了中原文明的主脉,抓住了中华文明的根本,其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在不久的将来会进一步显现出来。
  周昆叔(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
  周昆叔是嵩山文明的资深研究者,近年,多次见到他,正式采访他,还是首次。
  他先说了研究嵩山文明的眼界问题,他认为:嵩山文明研究不仅包括嵩山史前时期的文化,也包含了嵩山的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研究。嵩山文明研究的重点是探讨嵩山文明的源流,丰富嵩山文化的内涵。嵩山文明研究要有大局意识,既要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做贡献,又要为发展郑州、河南和我国文化产业做贡献,这既是检验嵩山文明研究做得怎样的标尺,也是发展嵩山文明研究的动力。
  采访中,周老特别强调了“三心”。他说:郑州是中原的中心、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东亚文化的中心,这“三心”是源于这里有“四力”,即有强大的实力、辐射力、吸纳力和凝聚力,这“四力”寓于嵩山文化圈之中,这样我们要将嵩山文明的孵化作用、嵩山文明的边缘效应和嵩山文明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发挥好。嵩山文化圈处在中国十字形古文化传播的交汇点上,嵩山文化圈同处在世界各股文化带上,这些理念如果把它转化成郑州人民文化的自觉和文化产业腾飞的特有资源,以嵩山文明为内容的郑州文化产业将成为新时期中原崛起和再现豪放中州的重要动力!
  严文明(北京大学考古博学院教授)
  严文明曾出现在央视《大家》栏目中,讲述他的中华文明“重瓣花朵式”结构:
  我们知道,中国的历史在世界历史上来讲是非常特殊的。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悠久,但是在世界的几大古文明中,只有中国文明是持续不断地发展的,从来没有中断,原因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非常值得研究。
  我二十几年前写过一篇文章,我说中国文明是一种“重瓣花朵式”的结构,什么叫重瓣花朵?就是这个花有一个花蕊,里面有内圈的花瓣,还有外圈的花瓣,不是一个单瓣的花。因为我主要是研究史前文化,在中国史前文化,特别是在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区。比如说在山东,有的叫海岱地区,那里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这是一个非常强势的文化;在江浙地区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也是非常强势的文化;在长江中游有屈家岭-石家河文化。
  这些文化发展到后来,比如说山东的齐鲁文化,江浙就是吴越文化,湖北一带就是楚文化,还有四川那边有巴蜀文化,这都是很强势的文化。这些文化为什么以后会形成一个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从民族上来讲就是华夏民族,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它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我们讲的中原地区,而中原地区的核心就是嵩山。所以现在嵩山文明前面冠了一个中华之源,我觉得这个还是很有意思的。
  我认为整个中原地区的发展比较平稳,它不是一起一落,这样一个平稳的地方势必会对周围产生吸引力,这样它就会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核心,也就是中国历史原来经常讲的“逐鹿中原”,谁都想到中原这里来,掌握了中原就掌握了全国的形势。
  温玉成(原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所长)
  温玉成教授是原洛阳龙门石窟研究所所长,温老快人快语,温教授讲要放开眼界,对嵩山文明有个广阔的判断,要高屋建瓴。有一个实在的问题,文明,重要的是考古学的论证,要依靠考古材料。
  他透露自己正在写作《中华文明的反思与中华民族的复兴》,里面基本包括了:
  一、独树一帜,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他从生长期、成熟期、衰落期,论述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二、中华文明的缺憾。缺乏印度式的宗教热情,未有希腊式的民主制度,未有罗马式的法权传统。
  三、对中华文明的两次冲击及中华文明复兴之路。佛教的传入,冲突的核心是忠与孝,近代西方武装侵略。
  中华文明复兴之路,吸收西方科学与民主;打破旧体制,创建新体制,认清形势,排除干扰,像鲁迅先生一样冷静;像顾准先生一样大彻大悟。
  李伯谦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李老师是郑州沟赵人,他说,在家乡竟有一座4000多年前的古城,太令人兴奋了。谈嵩山文明,李老师也从家乡谈起。
  他说:回到家乡心情感到特别激动。根据自己的理解,嵩山文化也好、嵩山文明也好,它可以说是和我们平常讲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河洛文明、河洛文化等,在意义上有相通之处,如果选一个代表来讲那就是嵩山。
  在访谈中,李老师深刻地分析了“天下之中”,他说我们常常讲嵩山是天下之中,这是很早以前就形成的观念,至少在商代晚期或者追溯到夏代,这个观念就已经形成了。因为在武王伐纣之后,他想把都城往东迁的时候,选的就是嵩山周围,所以称之为天下之中。因此我们看到在青铜器铭文上第一次出现“中国”这个词,就是在一件叫做“何尊”的青铜器上。但是它这个观念绝对不是那个时候刚产生,在夏代就已经有了,而夏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念?这个根据就是在夏代,当时的都城就是在登封王城岗,然后还有偃师二里头,现在我们还知道有新密的李家沟。所以说中国这个概念的形成、天下之中概念的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夏代,而且可以再早。
  宋豫秦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宋老师是地地道道的郑州人,北大博士生导师,对嵩山文明的研究,他已有专著出版,在会场,他深思熟虑,一语道破要从中原文化特质研究入手。
  新时期以来,中原地区在全国的地位已有共识。但对中原文化的特质研究还应深入,要研究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前些年,当有些地区发现了一些文化遗迹,如洪山文化,人们开始动摇对中原文明起源的认识,我们不能因为支流多,就否定主流地位。研究嵩山文明,中原文化的特质,应是我们研究会与嵩山文明研究院的主旨。
  郭旃
  (世界大遗址保护委员会副主席)
  郭旃认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以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表现形式再一次体现了这一过程,嵩山因为历史上位于中华民族心目之中的天地之中,而被尊为“中岳,并且因为圣山崇拜而演变为天地之中的一个代名词。尽管从学术角度对历史上的天地之中还会有种种不同的见解,但是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所体现出的天地之中理念已趋同,无疑历史最久远、影响最深厚、遗存最丰富、成就最辉煌。在我们继续对中华文明之源的追寻和发扬光大的进程中,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最具文化内涵和创造成就的一组杰出例证,它伴随着中国、中原、中州的脚步一路走来,影响广布海内外,值得全世界予以关爱和保护。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