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晚报:“禹铸九鼎” 创世王都在郑州起步
来源:郑州晚报  时间:2013/08/20 00:00  

“大禹化熊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禹王锁蛟”、“启母化石”……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大禹一直是个神话传说人物。近年来的考古发掘,使大禹逐渐从神话传说走向现实。

《史记·夏本纪》载:“帝舜荐禹于天……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史籍文献的记述,把人们的视线指向了嵩山,也指向了嵩山脚下登封东南的告成镇。这里唐代以前叫阳城,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故乡。中华文明的帷幕是从这里拉开,继而谱写出波澜壮阔的恢宏篇章吗?

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郑杰祥介绍说,为寻找夏墟,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的考古学家便开始在登封告成镇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1959年发现的“八方遗址”内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迹。1975年至1982年,在“八方遗址”发现一座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小型城址,即王城岗遗址,后称之为“小城”。

“当时出土了大量龙山晚期的精美陶器、骨器和人殉坑。这些东西表明这是一座级别很高的遗址,因为其地点和年代皆与‘禹都阳城’的遗址相吻合,因此,当时我们就有了禹都的设想。”参加发掘的郑杰祥回忆说。

主持发掘工作的是著名考古学家安金槐,他也十分赞同王城岗这里极有可能是禹都阳城的说法。而同时在告成镇的东北部调查并试掘的一座春秋战国至汉代的古“阳城”,出土的许多战国陶器上均印制有“阳城”和“阳城仓器”的篆体陶文戳记,表明东周时期的“阳城”就在登封告成,这为禹都阳城在王城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旁证。

然而,彼时发现的遗址,与国内其他地方发现的同时期遗址相比,面积相对较小,如果就这样断定它是大禹所建的都城,并不能令人信服。

就在考古界对此进行激烈争论之际,“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课题组采用考古学和现代科技手段对王城岗遗址重新发掘,于2004年在王城岗发现了一座面积达30余万平方米的带护城壕的龙山文化晚期大城址。

“考古人员在文化层上清理出许多拳头大小的坑,它们密密麻麻,一个紧挨一个。”郑杰祥说,这是当年夯筑城墙留下的“夯窝”遗迹。这些夯窝表明,当年人类修筑这段墙时,大型夯筑工具还没有发明,整个夯筑工程是古人手持鹅卵石等工具,一下一下砸出来的。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副组长李伯谦告诉记者:“经过多学科众多专家的联合攻关,最终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宣布:王城岗是夏朝初期都城即禹都阳城,约在公元前2070年,从而为禹都阳城的说法做了科学定论。”在谈及禹都阳城的史学价值时,李伯谦说:“中国大一统国家历史自夏禹开创,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11个历史时期,绵绵4000余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古国,而这一伟大发展历程的开端正是从郑州起步的。”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