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晚报】服务别人 也提升自己
来源:郑州晚报  时间:2014/07/16 00:00  

郑州博物馆志愿者最大76岁最小10岁

别人逛街看电影时,他们在讲解或学习相关知识

从2001年正式挂牌上岗,经历14年发展壮大,如今郑州博物馆拥有常态志愿者70人左右,他们中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76岁,大都爱好历史、艺术、收藏等,在用知识服务游客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充实与提高,成了馆内文物展览之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志愿者贾茹

“服务别人时 也提升了自己”

贾茹是郑州博物馆周末定期服务的一名志愿者,过完这个暑假,她就是黄河科技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了。

贾茹与博物馆结缘,缘于一次到博物馆的参观,当时听了讲解,一下子就爱上这里。于是她主动到服务台,要求做一名志愿者。

由于做志愿者都在周末,再加上要做知识储备,贾茹牺牲了很多个人时间。当别的女孩都在逛街、看电影时,她却在博物馆里给大家讲解,或者在图书馆里学习相关知识。尤其是节假日或大型博物馆活动日,常常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但贾茹一点也不后悔:“在为观众服务的同时,我也汲取了很多历史知识,提高了自身修养”。

“当你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与别人分享、并得到认可时,自身也是很快乐的。”有一次她给一批学生讲解之后,一名学生羡慕地说,“大姐姐,你知道得真多。”这句话让贾茹高兴了半天。

志愿者付振昌

与许多游客成了朋友

今年76岁的付振昌在郑州博物馆做志愿者已经2年了,谈及当初如何成为志愿者,付老呵呵地笑了:“我可是一名破格录取的志愿者。”

原来,像付老师这样年龄的老人已经不适合天天讲解,然而这位曾经教授中国法制史的大学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痴迷,深深地感动了当时的博物馆领导,特批他加入志愿者队伍。

付振昌对博物馆志愿服务非常投入,往往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甚至两三个小时。正是由于这种热情,让付振昌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交到了很多朋友。

有一次,台湾的李先生来博物馆参观,俩人一直讲到下班,在工作人员的催促下才恋恋不舍地分开。李先生说,“能把我感兴趣的问题讲得这么深入,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后来两个人就成了朋友,互加了QQ,经常在网上探讨一些历史问题。如今,付振昌已经拥有3个相关QQ群,都是在志愿服务时认识的,私下也都成了朋友。

安阳有一家人,曾经三次专门找到付振昌讲解,有一次还带着孩子来接受历史熏陶:“这一家人对文化的重视让人感动,因此我很愿意把自己了解的知识分享给他们。”

如何当好博物馆志愿者?

一个好讲解员

需要丰富的知识+灵活的表达技巧

“在博物馆当志愿者,光凭一腔热情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表达技巧,才能更好地与观众沟通。”郑州博物馆副馆长孙歌华介绍。

一个好的讲解员,不仅要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要学会因人施讲,比如对小学生、中学生、普通观众、专家学者等,要用不同的语言表述方式,知识点和侧重点也不同。

孙歌华说,要做好志愿者,历史文化、文物知识、接待礼仪等都要学习。博物馆在选择志愿者时需经过面试、培训、考核三项正规的环节才能持证上岗。

郑州博物馆也会给志愿者们提供很多的交流学习平台,组织志愿者奔赴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去参观交流,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获得更多交流技巧。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