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装亮相
来源:郑州日报  时间:2016/01/18 00:00  

16日,“闭关修炼”近7年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经过升级改造全新亮相,难得一见的考古发掘现场、栩栩如生的郑州先民生活场景模拟、声光电技术的全新运用……焕然一新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多角度为观众呈现出一个5000年前梦幻般的“星空下的村落”——这里到底有哪些看点?本报记者为您现场呈现:

看彩陶 到大河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馆长胡继忠介绍,就出土文物而言,大河村遗址最为典型、最具特色的出土遗物当数彩陶。遗址中出土的彩陶数量极多,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在仰韶文化中独树一帜。其白衣彩陶、红衣彩陶和丰富多彩的图案类型、高超而娴熟的绘画手法、种类繁多的器物类型,标志着史前彩陶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众多彩陶中,就包括造型别致、堪称中国史前彩陶艺术瑰宝的“双连壶”。“经研究,双连壶并不是一件生活中常用的器皿,而是一件礼仪用具。大河村的先民们和周围其他部落的先民们,在共同的生产活动中互帮互助,逐渐建立了情同手足的友谊,而双连壶就是在氏族结盟或举行重大庆祝活动的时候,氏族首领或长者对饮的一种酒具,是和平友好的象征。”胡继忠说,如今,双连壶不仅是郑州的文化符号,也是我国对外交流的使者,传遍了世界各地。

值得一提的是,大河村遗址中曾多次出土了绘有天文星象图案的彩陶片,其重要性在于数量多、内容丰富。有太阳纹、月亮纹、日晕纹、彗星纹、星座纹等多种图案,它们作为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天文学的资料,比殷商时代甲骨文中有关天文学的资料记载还早2000年左右。彩陶上的星象图案,成为我国目前最早的天文学实物资料。

独一无二等你来看

“总结起来说,与一般博物馆只展示出土文物不同,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展馆分为遗迹厅和陈列厅,不仅展示出土文物,还在遗迹厅内展示、复原考古发掘现场,使游客身临其境。”胡继忠告诉记者,除了彩陶,房基和文化对基层,也是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独有的“亮点”。

记者了解到,大河村遗址中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基本上是延续发展下来,时间长达3300多年。如胡继忠介绍的那样:全国范围内出土的仰韶时期或前后的遗址,如果存在年代难以确认的情况,到仰韶文化堆积层进行比对,就能基本确定它的年代和时期,可谓一把衡量标尺。

而使大河村蜚声业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大河村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房基F1~F4,虽历经5000余年,仍保留有完整的平面布局和1米多高的墙壁,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史前居住基址。胡继忠表示:“遗址体现出的套件样式,也反映出郑州先民在数千年前就住上了‘三室一厅’的‘豪宅’,这组房基反映了中国北方传统民居建筑生阶段的基本形制,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探讨当时社会的组织结构以及婚姻、家庭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便民服务暖人心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社教部钱燕告诉记者,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观众,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推出了很多便民服务措施,如每天上午10点免费为观众提供专业的讲解,还提供免费存包、停车,提供急救包等多项服务。

“在陈展手段上,我们展馆共设置27台投影仪、4部视频播放、2处电子屏、2本电子书,采用出土器物、场景模拟及图版展示的手段对展馆进行全方位展示。”钱燕介绍,陈列厅内共展出从3000多件大河村遗址出土文物中挑选的500多件文物,除了大河村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还有蚌器、玉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全面反映了大河村民生产生活情景,“展览还穿插场景复原,借助声、光、电以及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利用语音导览系统等辅助手段,全面、生动地展示大河村文化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的成就。”

记者一路走来,也看到展馆内设置的电子书和游戏拼图不断吸引着观众用手感应翻阅电子书,有的还玩起了彩陶拼图游戏。一位游客深有感触地表示:“在这里,思绪也能随着陈列场景的变化,如同穿越时光隧道,重返五六千年前那遥远而神秘的氏族村落,探索华夏文明起源的奥秘。”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文 李焱 图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