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还古都居民生活尊严 还郑州文化历史尊严
来源:郑州日报  时间:2016/12/13 10:33  
郑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工作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丰厚城市底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的品质和魅力所在——商都、二七、古荥大运河和二砂文化片区的建设,作为郑州文物人披沙拣金擦亮、串起的文化珍珠,必将彰显出郑州历史文化的来龙去脉、一脉传承,也将使得厚重的文化以具象事物、风景加以呈现,“文化郑州”,也将越来越清晰地树立在世人眼前!

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风景优美

绿树成荫的商城遗址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改造前,中心城区市民的出行、购物等方面生活极为不便

市民在修葺一新的商城遗址城墙上健身

郑州商城遗址公园南片区规划效果图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文 通讯员 王羿 图

    无论是北京故宫还是杭州的雷峰塔,无论是西安大明宫还是成都的杜甫草堂,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物保护单位”。但提及它们的名字,除了具象的建筑,人们还能想到故宫里的亦庄亦谐的雍正、大明宫里的爱恨交织的太平公主以及他们背后鲜活的故事——提及拥有3600年历史的古都郑州,人们会想到什么?

    “郑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各类文物古迹8000余处,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 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5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8 项;国有博物馆登记在册的藏品量达到11万余件……但为什么提到郑州的文化,人们还是觉得指向不明?”市文物局局长任伟坦言,“郑州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已是国内外专家的共识,而随着郑州文物资源核心价值的日益明确,与之相对应的郑州城市文化形象也应在文物部门的进一步梳理和挖掘、展示中日渐清晰,“保护展示郑州的核心文化价值、塑造城市文化新形象,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任伟表示,具体来说,就是以打造郑州四大历史文化片区为依托和抓手,擦亮郑州的文化珍珠,用走心的设计、接地气的理念,串起绚丽多姿的郑州文化珍珠项链,使郑州的文化形象更有代表性、凝聚力。四大历史文化区的建设,不仅是落实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战略部署和郑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国际商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谋划的重要举措,更是古都郑州长气质、树形象,还古都居民应有历史尊严和文化自信的重大民生工程。


    文化区串起 郑州文化珍珠之链


    从位于中心城区的商城历史文化区到郑州北部的古荥大运河文化片区,从凝聚“西郊记忆”的二砂文化片区到与郑州息息相关的二七文化片区,四大历史文化片区犹如青铜器上鼎立的四足,织出一张联系紧密、传承有序的文化地图。

    对郑州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郑州别称“商都”的由来、入列中国八大古都等文化足迹,都与3600年前的商王朝在此建都、生活有关,可以说,“商都”是郑州这座城市永远也无法抹去和忽视的文化标识、是郑州灿烂文化最有说服力的典型代表——“商都历史文化片区”的建设,由此萌芽、发酵。

    记者了解到,建设商都历史文化区的战略构想从最早提出至今,已经酝酿10年之久。由于中心城区改造难度大等多种因素,在十年的保护历程中,遗址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房屋陈旧失修,公共服务配套匮乏,产业零星微弱,“商都历史文化片区”建设的步伐,迫在眉睫。

    “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是郑州市委、市政府着眼传承华夏文脉,铸就城市之魂,支撑国际商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统筹谋划和点睛之笔。加大商城遗址保护开发力度,使郑州市作为全国八大古都的底气底蕴充分彰显,是几代郑州人的夙愿,更是一项彪炳史册的宏伟工程。”管城回族区区委书记王东亮提出,尽管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面临规划实施难度大、涉及人口多、征迁安置成本高、土地房屋权属复杂、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多等不利因素,但是管城区委、区政府有信心有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这一利国利民、影响深远的宏伟工程谋划好、实施好、建设好。

    据介绍,商都历史文化区分为起步区、核心区和历史文化区三个层次。起步区2.53平方公里,划分为5个片区,先期启动商城遗址公园、郑州商都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同时,坚持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商城遗址这一弥足珍贵的历史遗存,打造世界级大遗址保护典范,让郑州作为全国八大古都的底气底蕴充分彰显,让商都文脉代代相传。

    在管城回族区热火朝天地开始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后,今年11月,郑州北花园的惠济区“将用两年的时间打造一座古镇,围绕古镇开发建设,同时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郑州段完美结合——古荥大运河文化区将要呈现在省会市民面前”的消息紧跟其后,引起了市民的极大关注。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相思》中所说的汴水,指的就是流经郑州的通济渠,它的前身则是大名鼎鼎的“鸿沟”。

    历史学家介绍,当时郑州既是运河的码头,又是陆路的驿站,号称全国八大雄州之一,“漕船往来,千里不绝”“公家运漕,私行商旅”,南北的物资贸易文化在此交流汇聚,驿站彻夜不关城门,商旅、信使往来不断,繁华景象令人神往——往日盛景已湮没在岁月中,只留下河道、古桥任人凭吊。

    惠济区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再现这一胜景?

    河南省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一语中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能够静下心来安逸休闲的“慢生活”理念越来越流行,郑州也需要一个能满足“慢生活”需求的区域。“据我所知,如今成都、杭州等一线城市,都在寻求打造慢生活城市。郑州也急需在人居、生态、文化、商旅方面定位自己的节奏。”孙英民说,一座城市要想让人留下来,一定要能够让人过上安逸的日子:“隋唐大运河是历史文化的瑰宝。过去,我们只能从《清明上河图》里窥见隋堤烟柳诗意般的场景,而在郑州惠济这样一个景色秀丽的地区内,河水荡漾,两岸生态依稀可见,是可以领略大运河风采的‘活的’大好地域,有很好的条件来做大运河沿岸的旅游的开发,这是上天给郑州送来的厚礼。”


    灵活保护让文物会开口说话


    “近年来,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省、市各级部门,对文物保护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尤其是今年4月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以后,大家都认识到,加强文物保护,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焕发新的光彩,不仅能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繁荣文化事业,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还能使文物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任伟告诉记者,正是在此背景下,管城回族区于今年8月27日召开了商都历史文化区起步区征迁动员大会,正式吹响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的冲锋号。

    “把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大遗址保护典范,为全市提升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成为一种内在使命感,促使管城人积极推进片区棚户区改造和亳都古巷等特色街区建设,同时使文化“软资源”变为“硬产业”。

    如果说商都历史文化片区诉说着郑州辉煌的过去,以二砂厂区改建为主的二砂文化片区,则绽放出郑州作为现代化活力都市的时代记忆。

    记者了解到,二砂文化片区拟利用原二砂厂区近现代优秀建筑规划改建为文化创意园。规划改建后的创意园分为文创活动区、艺术休闲混合区、文创商务办公区、中央绿色大道、文创配套服务区等。

    “纺织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郑州,曾发挥出至关重要的经济推动作用;国棉厂建筑群不仅是助力郑州经济腾飞的支柱,也是无数人青春的、父辈的记忆。”家住西郊国棉五厂的郭女士说到凝聚“西郊记忆”的文化片区建设,感慨良多:“这不仅是生活在这里的人的记忆,也是郑州这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记忆,一定要把它们保护好、传承下去。”

    与此对应的,也是“郑州”何以成为“郑州”独特佐证——在近代发展史上,二七铁路大罢工掀起了工人革命的红色热潮,激情燃烧的岁月,最终凝成高耸在中心市区二七广场上的二七纪念塔;紧邻其间、始于1905年建造的“德化街”,更是郑州百余年商业发展的缩影。将二七纪念塔、百年德化街等包含其中的二七文化片区建设,与商都历史文化片区遥相呼应,珠联璧合地诉说着“郑州”的前世今生。

 

    文物的 更是民生的

    

    如此潜心挖掘梳理、展示郑州的文化底蕴,是为“工作总结”上再添一笔浓墨重彩的书写,还是使命感、责任感无声催动的自觉行动?

    “文物是无形文化遗产的有形载体,围绕文物保护进行的各项工作,必然也是实实在在的。”任伟说,大家在为郑州珍贵文物资源骄傲的同时也必须承认,这些文物资源大多年代久远、观赏性不强,且很多“隐身”于城市建成区乃至核心区,将古老而厚重的遗址与现代化城市生活相协调、融合的最佳方式,就是遗址公园、历史文化片区的建设。

    “作为生活在中心城区的居民、与国家重点文物朝夕相处的市民,却住着暗旧的瓦房,水电气暖等生活设施极不方便,不能不令人心酸。”任伟坦言,不仅要让居民享受到现代都市的便捷生活,还要让他们享受到因厚重文化滋养而带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乃至城市居民拥有的文化的自信和自觉。

    家在荥阳的于女士对此深有体会。她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她都要带上家人到刘禹锡公园、李商隐公园等地游玩,“这些公园环境好,也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家人在游玩、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能增加孩子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开阔视野,一举多得。”

    而记者在商城遗址公园、二七广场等地看到,整洁的栈道、优美的景观设计,不仅给城市披上了美丽的外衣,还令生活在附近的居民身心愉悦,健步锻炼身体、三五成群唱段豫剧、打拳练剑等健身娱乐项目不胜枚举。

    “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专业院拿出的初步设计方案,运河郑州段将以古荥镇为‘龙头’,打造风情旅游小镇;以大运河遗址带为‘龙身’,以保护促发展,线性带动周边旅游开发,传承运河文化,打造成一座‘运河上的城市’,建设‘一河两岸六园八景十二遗珠’的现代风情旅游景区。”惠济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的介绍令人倍感期待,也使这里的居民、“准爸爸”杨先生一家深感幸运:“孩子明年上半年就要出生了,听说北边将来会有一座‘水上新城’,不仅有绿化,还有景观运河、游园,我觉得孩子生活在这里很幸福!”

    市民的期盼和渴望,也更加坚定了任伟作为文物局局长的工作目标:“我们努力使城市建成区的古遗址保护与园林绿地、城市美化相结合,以实现文物保护成果促进人居环境绿化美化、市民活动空间拓展提升的作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把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中,所有工作都要围绕让人们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来谋划、来实施,让群众感受到社会更包容、社会更公正、社会更温暖,让广大群众因郑州而自豪、对郑州的未来充满自信……郑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工作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丰厚城市底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的品质和魅力所在——商都、二七、古荥大运河和二砂文化片区的建设,作为郑州文物人披沙拣金擦亮、串起的文化珍珠,必将彰显出郑州历史文化的来龙去脉、一脉传承,也将使得厚重的文化以具象事物、风景加以呈现,“文化郑州”,也将越来越清晰地树立在世人眼前!

    承,也将使得厚重的文化以具象事物、风景加以呈现,“文化郑州”,也将越来越清晰地树立在世人眼前!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