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唐诗中的“郑州方阵”
来源:郑州日报  时间:2013/09/12 00:00  


(记者 左丽惠)如果说郑州人在《诗经·郑风》中意蕴悠长的吟唱,助推起中国文学发展的第一座高峰,那么唐代郑州诗人的笔墨,完全够得上书写一座古典诗的“珠穆朗玛”——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郑虔、李颀、崔曙……难以想象,缺少这些郑州诗人的身影,唐诗的江湖该是如何的失色。

2012年,“杜甫很忙”给波澜不惊的文坛吹起阵阵涟漪,出生成长在巩义的这位诗坛“带头大哥”即使在1300年后,也引起众多拥趸的热捧。

从为民代言的“三吏”“三别”,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等诗作,杜甫的作品无不与所处的时代和人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现实主义手法深刻反映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高尚精神,他的作品也由此成为“诗史”。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秦观也认为:“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

出生成长在郑州新郑的另一位诗坛大家白居易,诗作虽也与时代紧扣、与人民同行,但他似乎更擅长以通俗易懂的词句寄托讽喻之意义,取得“平地惊雷”的艺术效果,其叙事诗更是登峰造极。“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行》”,是白诗艺术成就和影响力的生动体现。

更为有趣的是,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据称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唐代诗歌代言人。此外,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宋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诗的启示。

“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念念不忘自己是郑州荥阳人的刘禹锡,一生仕途跌宕,然从未自甘沉沦。其诗无论短章长篇,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格调激越,充满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等,具有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向为志士仁人铭志左右。

“檀山荥水,实为我家”的李商隐,登“郑州八景”之一的夕阳楼,感怀身世写下《夕阳楼》诗:“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而他的名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数不胜数,或深情缠绵,或绮丽精巧,可谓古代情诗高手。

“唐诗三大家,郑州有其二。他们率领众多‘郑家军’筑成实力强劲的‘郑州方阵’,在灿若繁星的唐诗诸名家中引吭高歌,引领中国古代文学迈向诗作的妙境。”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阎铁成告诉记者,目前,杜甫故里、杜甫陵园、李商隐公园、刘禹锡公园等文化名迹已经建成并迎接八方游人追古思今,新郑白居易文化公园也在筹划建设之中。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