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郑州博物馆新馆开馆暨黄河珍宝—沿黄九省(区)文物精品展开幕侧记
来源:郑州日报  时间:2021/05/01 20:06  


4月30日, 一个全新的文化地标在郑州西区绽放华彩:集展览展示、文物保护、公众教育、学术研究、文化休闲于一体的郑州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并从5月1日起面向公众开放。作为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的“重头戏”,“黄河珍宝——沿黄九省(区)文物精品展”也在该馆正式开展。这标志着沿黄流域文物博物馆界首次携手共同奏响新时代“黄河珍宝大合唱”。

21个展厅规划各类展览20个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郑州博物馆新馆位于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CCD)核心区,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62米,为全国特大型博物馆。该馆建筑外观秉承“中华之中,华夏之冠”的设计理念,凝练郑州地域特色。南立面以石材搭配宽百余米长的玻璃幕墙,现代时尚;北立面曲面结构形似宝盆,隐含“聚宝中原”;顶部由南而北以简洁的型材覆盖,南北落差近20米,宛如黄河之水奔涌而来。

走进该馆南门一楼大厅向前望去,只见一面长达70米、高8米的大型浮雕墙映入眼帘,浮雕以群像的形式展示了黄帝、大禹、商汤等46位郑州历史文化名人以及曾在郑州建立不朽功勋的名人塑像,瞬间穿越时光隧道,灿然打开郑州辉煌的历史画卷。

据了解,郑州博物馆现有文物藏品6万余件,包括陶器、瓷器、铜器等近20个门类。尤以新石器时代陶器、商周青铜器、唐宋石雕、历代瓷器等最具地方特色。该馆新馆将厚重的古老文明与勃发的时代气息巧妙融合,彰显出“黄龙聚宝,物博盛天”的鲜明特色。新馆功能分区严格按照《博物馆建筑规范要求》设置各项必备功能,同时结合博物馆发展趋势在空间规划、分配比例、功能完善方面体现自己的特色。

从一楼漫步到二楼、三楼、四楼,你会看到,该馆科学设置21个展厅,规划各类展览20个。其中,场馆陈列展示区总面积达3.6万平方米,21个展厅规划各类展览20个。其中,基本陈列展览包括创世王都、天地之中、百年史话等部分,从旧石器时代直至近现代,全景式展示郑州历史发展脉络。14个专题陈列展分为专题文物展和文化展两大类,除按器物门类专项展示精美的文物藏品外,还深入挖掘郑州独特的文化内涵,推出郑地名人、千年中医、豫声豫调、老家河南等特色展览。此外,还有3个临时展区。为拓宽博物馆服务功能,该馆还规划有青少年活动中心、小剧场、4D影院,预留较大面积为公众提供休闲、书吧、餐饮等配套服务的空间。

沿黄九省(区)珍宝璀璨夺目

在该馆首批开放的十几个展览中,“黄河珍宝——沿黄九省(区)文物精品展”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 该展览由郑州市政府和河南省文物局主办,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协办,共展出16家文博单位共42件(套)文物珍品。作为郑州博物馆新馆开馆的首个重量级展览,该展览向郑州及全省、全国人民献上了一份黄河文化厚礼,为新馆的发展奠定了高标准的展览基调。

“黄河珍宝展在郑州博物馆新馆展出,汇集了沿黄九省(区)博物馆资源,协同推进黄河流域馆藏文物资源的价值挖掘阐释,是讲好黄河文明故事的又一创新实践,也是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以来密切合作的最好注解。”在郑州博物馆新馆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如是评价。

走进该展厅,42件(套)文物珍品仿佛穿越时空隧道,生动展现了黄河文化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历程。此次展出的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国家宝藏》和《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中的出镜文物,如舞蹈纹彩陶盆、人头形器口彩陶瓶、胡旋舞石刻墓门、晋侯鸟尊、武曌金简和商代青釉瓷尊等。该展览将持续至6月1日,市民可免费参观。

从青海的彩陶舞蹈纹彩陶盆,四川的水陆攻战纹铜壶到甘肃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宁夏的胡旋舞石刻墓门,从内蒙古的辽国公主金面具、陕西的舞马衔杯纹银壶到山西的晋侯鸟尊、山东的鲁国大玉璧、河南的武曌金简……看着一件件平时难得一见的“镇馆之宝”,不少观众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念。在山东鲁国大玉璧展品前,许昌市博物馆副馆长娄鸿恩正在认真欣赏。他告诉记者,能在咱河南一站式欣赏沿黄九省(区)的稀世珍宝,机会很难得。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是黄河文化的历史见证,更是传播黄河文化的最好载体。

“晋侯鸟尊是我们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这是它第四次走出山西参加巡展,展期只有10天。喜欢看珍宝的郑州市民可要抓紧时间赶紧来一饱眼福。”在山西“晋侯鸟尊”展台,山西博物院副院长张慧国现场“客串”起讲解员。他指着精美的“晋侯鸟尊”文物说,它的外形是一只昂首挺立的凤鸟,凤鸟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全身布满精致而美丽的纹饰。它不仅是西周青铜艺术的杰作,更是见证大国沧桑的国之瑰宝,堪称“晋国之瑞”。它代表的不仅是山西珍贵的文物遗存,更是对黄河流域文化的最佳展示。

作为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代表,青海参展的鸟(鹰)纹彩陶壶和四大圆圈纹双耳彩陶壶各具特色。不少观众认真观察着壶身上复杂多变的彩绘图案发出感叹:“这些纹饰估计与先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多是自然崇拜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中国彩陶艺术的神秘与多彩。”

在展区中庭,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秦陶铠甲军吏俑威风凛凛地站立在玻璃柜中,吸引众多观众。“真是太棒了!这个五一假期,不用去西安,在咱家门口就能带孩子看秦兵马俑了。”几位观众高兴地表示,趁五一假期,他们要带家人来逛珍宝展。

专题文物展串起历史的珍珠

徜徉在郑州博物馆新馆,走进“妙相艺境”“土火造艺”“刻石隽永”等专题文物展区,你会感到厚重的历史文化浩如烟海。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文化璀璨,佛教造像艺术在这里留下深深的印记,大海寺、开元寺石刻造像,以及馆藏的各类金铜造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瑰宝。在“妙相艺境”专题展区,出土于荥阳大海寺遗址、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佚名菩萨像;金色灿然、刀笔流畅精妙的郑州开元寺石雕;自魏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的时代风格突出的金铜造像……按照历史脉络展出了各个历史时代的佛教造像。穿行在一座座佛造像之中,感受着古代佛造像艺术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点,观众们既可以面对面领略到佛造像的艺术风采,还能从心灵深处感受到佛造像艺术所蕴含的深邃的佛教哲理。

迈入“土火造艺——古代陶瓷艺术展”主题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拙雅多姿的艺术珍品。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结晶,是古代物质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郑州自一万年前出现制陶技术,先民世代相继、薪火传承,创造了灿烂的古代陶瓷文化。

据讲解员介绍,郑州商城等地出土的原始青瓷,把我国烧制瓷器的历史提早到3600年前;汉晋到北朝时期品类丰富的陶、釉陶和单色釉瓷器,承上启下,完成了原始瓷向瓷器的过渡;唐宋时期,巩义黄冶窑、登封曲河窑、新密西关窑等生产的三彩、白瓷、青花瓷、珍珠地划花瓷,群星辉耀; 两宋延至明清,繁盛的商业贸易,也遗留下诸多陶瓷精品。眼前这些静静伫立的陶瓷,有的色彩斑斓,有的古朴纯挚,有的精巧灵动,不由得让人沉醉其中。

一进“刻石隽永——馆藏石刻拓片精品展”展区,扑面而来的是厚重的历史“风尘”。在这里,种类丰富的石刻,年代跨度上迄汉代,下至民国,其中,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等多张拓片目测长度在10米左右,令人震撼。

厚重古都文化震撼人心

如果说,文物是一座城市的记忆,而只有文化传承,才能使得文物真正活起来,才能让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丰盈起来。

在此基础上,郑州博物馆新馆专题陈列除文物展之外,还专设了文化展,分设郑地名人、千年中医、豫声豫调、老家河南等特色展览,充分展示出郑州独特的文化风情。

古老商都,位于中华民族发祥地的核心区域,壮丽的山河,优越的地缘区位,深厚的历史积淀,孕育了大批先贤豪杰,使郑州在长期的社会进程中,开创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先河,谱写了亮丽的时代华章。

远古时代,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历经漫漫千年时光,汇聚各代先贤智慧,终成就难以计数的中医文物。在“千年中医”主题展区,从书法到绘画,从雕塑到器物……通过多维度艺术文创的跨界合作,从视觉到味觉,呈现出一种意趣不凡的观展体验。展区外围,一株株货真价实的中草药展品静默无声,幽幽散发着清香,又似乎凝结着千年的中医之魂。

“中医,中国传统医学,历史上行医者又有岐黄、青囊、杏林、悬壶、橘井、大夫、郎中之称。中医有悠久的历史,其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基本形成中医理论,经历朝历代发展,形成今天博大精深的体系。”听着讲解员细致的解说,不少观众感慨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戏曲作为百姓文化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对人们生活起着重要的伦理教育和审美娱乐作用。河南是戏曲文化的摇篮,其品类众多,尤以豫剧、曲剧及越调为人熟知,并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豫声豫调——河南戏曲文化展”主题展区,观众们

通过雕塑、图画、文字、视频等多种方式,了解到戏曲文化的台前幕后、名家流派以及优秀剧目,领略到独具特色的豫剧文化。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