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郑州荣列中国八大古都20年
来源:郑州日报  时间:2024/08/21 10:43  

“成功荣列中国八大古都的20年来,郑州以加入八大古都为契机,在古都文化研究、文物保护与展示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8月20日,由中国古都学会主办,郑州古都学会承办的新时代古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暨中国古都学会2024年年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北京、西安、杭州、南京、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八大古都的成员代表,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就古都文化遗产保护相关问题展开了交流与分享。

郑州入列八大古都“水到渠成”

“肯定郑州为第八大古都的决定性因素,是郑州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地位特别重要。”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令福提出,多方面得天独厚的“实力”使得郑州“特别重要”,成为大古都“水到渠成”。

郑州曾经做过全国性一统王朝夏与商的都城,在中国历史的早期发展阶段起过特殊的作用。在李令福看来,作为夏、商两大王朝早期的都城,郑州成为华夏文明的起源中心地,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可谓“得天独厚”——郑州商城作为商代早期建立的一座都城,至今已有3600年历史,其建筑规模之大,规划布局之严整,文化内涵之丰富,堪称当时世界之最。“以新郑郑韩故城为代表,郑州市域范围内存在着一个数量众多的古代都城群体。有人统计西周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建都于郑州者已经超过20个。”李令福提出,郑州作为古都的时间较长,够大古都的资格,“学界认为,将商都180年加上郑韩之都175年,认为郑州大古都的积年为355年;郑州商城是商王朝早期的首都,而郑州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两者在区域上的重合在中国古都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3600年前选择的都城地址与今天城市完全重合。”李令福表示,目前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市已经成功加入“世界历史都市联盟”,为郑州市走向国际城市舞台开通了光明路途。

中国古都学会顾问、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副会长阎铁成也对20年前郑州成功入列八大古都记忆犹新:2004年11月,中国古都学会在郑州召开了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 通过4天深入的学术研讨,100多位与会者一致通过郑州入列八大古都。“以确立郑州为中国大古都为标志,郑州商代早期的都城、夏代早期的都城、古国时期的都城得到确认并进入中国都城史序列,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坐标,中华文明的形成由距今3300年提前至5000年前,为延展中华文明的发展轴线做出了又一重大贡献”。

在全国率先开展考古前置改革、生态保遗工程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位居“天下之中”,在华夏文明起源发展中,以郑州为中心的嵩山地区孕育了连绵不断、传承有序的历史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留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2004年11月,郑州在中国古都学会的支持和各地古都学会的帮助下,顺利列为中国第八大古都。

“20年来,郑州在古都文化研究、遗产保护与展示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郑州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顾万发介绍,郑州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支持的6个大遗址片区之后,立即启动并完成了大遗址片区战略规划编制工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确定实施了“文物梳理建档”“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记忆强化”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并在全国率先开展考古前置改革、生态保遗工程和“百家博物馆”建设工程,构建“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中华文明集中展示体系,有效破解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难题。近年来,郑州更是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路线图更加清晰。

“2004年11月,郑州继西安、南京之后加入‘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为加入该联盟的第三座国内城市;创办会刊《古都郑州》,至今已连续出版75期,发放至全国20多座古都城市、100多个历史文化名城,在古都学界影响很大,也深受市民喜爱。”谈到加入中国八大古都20年来的工作,郑州古都学会会长张民服介绍,除参加中国古都学会主办的历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外,郑州还相继主办或承办了“嵩山文明与早期王都学术会议”“纪念郑州商城发现50周年座谈会”“纪念郑州商城发现60周年座谈会”“夏商周时期的中原与周边”“商周青铜器与金文研究”等多次重大学术活动,反响热烈、影响广泛;编纂《中国八大古都》《嵩山文明与中国早期王都》《郑州古都遗产保护与研究》等10多部著作,同时对郑州古籍典籍进行整理和研究。

让文化遗产走进大众生活

“在推进历史文明发现和研究的同时,我们应该让古都文化遗产走进现代人们生活,分享遗产保护成果,增强自豪感。”阎铁成表示,郑州文化遗产时间早、价值大,但读懂难和观赏性差,因此,用多种形式传播弘扬郑州历史文化遗产一直是古都郑州的追求。

对此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李小波认为,要让文化遗产走进大众生活,首先要树立文化的权威性、树立郑州最独特的IP。“还要通过城市发展展现出本地历史剖面,如郑州的黄帝时期、夏商周三代时期、秦汉时期分别处于什么状态?把这些精彩的点串起来,就呈现出了整个的历史风貌。”李小波还着重提出,“做文化一定要找到一个点,就是文化遗产与观众之间的关联度、引起情感共鸣的点,这样才能打动人、进入人们的心灵。”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方燕明也提出,要用现代技术、现代方式、现代语言传播文化遗产。如梳理文化遗产、确立其历史价值,建博物馆之城,展示解读丰富文物;利用各种传媒形式,宣传郑州历史文明。

记者了解到,当前郑州已编纂各类郑州历史文明图书百余种,系统地、图文并茂地向人们解读和介绍郑州历史文化遗产;拍摄了近百部专题片通过电视、新媒体传播郑州历史文明。特别是编排的《风中少林》《唐宫夜宴》等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文化、文物活起来,走进人们的生活,和人们互动,开创了新时代解读文化遗产与文物的全新方式,开启了用现代技术、现代方式、现代语言传播文化的新时代,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历史深处的郑州,在新时代一步步向人们清晰走来。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相信在未来,古都郑州将仍继续夯实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带人们从郑州认识中国!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