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考古新发现展9月底开幕
揭开早商王都的尘封史诗
来源:郑州日报  时间:2025/09/05 15:33  

作为商王朝早期的巍峨都城,郑州商城是解开夏商周历史谜团、探寻中华文明源流的“关键钥匙”。今年适逢郑州商城考古发现70周年,记者从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获悉:9月底,“国宝回家乡——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考古新发现展”将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隆重开幕,此次展览不仅是对郑州商城70年考古历程的深情回望,更是一场与3600年伟大商文明的深沉对话。

从最初的偶然发现,到后来的主动发掘,再到成果丰硕,直至如今的阶段性重大突破,郑州商城的每一步进展都凝聚着考古学者的智慧与汗水。70年来,一代代考古学家凭借不懈的努力,逐步揭开了郑州商城的神秘面纱,为公众展现了一座辉煌灿烂的早商王都。

惊世初现: 一片陶唤醒一座城

韩维周先生于郑州二里岗偶然发现的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揭开了郑州商代遗址考古的序幕。随后,第一届全国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在二里岗进行的发掘,揭示并确认了商代文化遗存的存在。紧随其后的考古发掘进一步发现,郑州商代遗址的分布范围极为广泛,东起凤凰台,西逾西沙口,北越花园路,南过二里岗,面积达25平方公里,遍布整个市区。

核心突破随之而来。1955年,以安金槐先生为代表的考古工作者在郑州中心区域,首次确认了周长近7公里的内城城墙。通过对城墙的考古解剖,其先进的营造工艺、清晰的地层关系得以揭示,其建造年代被确定为商代二里岗时期。尤为关键的是,这一时期发掘的牛肋骨刻辞,作为极为珍稀的早商文字史料,成为探寻商代甲骨文起源的宝贵线索。

初始阶段的考古发掘以二里岗遗址的发掘、城墙的发现以及手工业遗存的发现为核心,奠定了对郑州商城认知的基础。它不仅填补了殷墟之前的商文化空白,更为探索神秘的夏文化和先商文化打开了至关重要的窗口。

王都解密:

宫阙巍峨与青铜重器

随着探索的深入,确立郑州商城为早商王都的证据链日益坚实。通过对城墙的考古解剖,考古学家从地层学上有力地证明了郑州商城是一座商代前期城址。

探寻的目光随即转向城内。在东北部的金水区东里路附近,考古工作者揭秘了大面积宫殿建筑基址群,使王都的核心功能区逐渐清晰。钻探工作进一步勾勒出宫殿区的大致范围,王权中枢的功能空间轮廓逐渐显现。

国之重器,震撼现世。1974年,在郑州商城西城墙北段外侧(今金水区张寨南街),一座青铜器窖藏坑惊艳世人,出土了通高100厘米、重86公斤、迄今发现的商代前期最大青铜器的“杜岭一号方鼎”;其雄浑造型与精湛工艺,成为郑州跻身“中国八大古都”的核心物证。

1982年,在郑州商城东南城角外侧(今管城区原向阳食品厂),又发现了一座青铜器窖藏坑,此次发掘出土了包括大方鼎、大圆鼎、牛首尊在内的共计13件精美青铜礼器;1996年南顺城街窖藏坑出土的4件方鼎及其他礼器,使郑州商城出土的青铜方鼎总数达到8件,进一步彰显其王都气象……

此外,郑州商城东北部(今金水区顺河路西段)的战国文化层中,出土了大量戳印在陶豆表面的“亳”字陶文,为探讨商都地望提供了文字线索。密集的夯土基址、祭祀坑、窖穴等,共同编织出王都的立体图景。

至此,以宏伟城墙为轮廓、巍峨宫殿为核心、青铜重器为实证、祭祀遗存为辅证,确立了郑州商城作为早商王都的辉煌地位。

格局拓展:

多重城垣与水利智慧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考古工作人员发现并确定了郑州商城外郭城的存在及其大致走向。通过城墙、护城河以及东侧广阔的湖面,外郭城将内城环抱其中,形成了多重城垣的恢宏结构,对后世中国城市结构的发展影响深远。

此阶段考古发掘工作多配合城市基建展开,成果斐然。对内城城墙的进一步解剖,深化了对商代筑城技术的理解。城市水利系统展现卓越智慧:宫殿区附近的蓄水设施、输水管道、多口夯筑水井,揭示了先民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利用。

世纪之交的重大认定:20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确认郑州商城为早商时期的关键核心遗址,它上承二里头,下启殷墟,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壮阔画卷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中原篇章。

这一时期,成功发现并确定了郑州商城外郭城的存在及其大致走向。重要发现接踵而至,大批研究成果涌现,为深入解读商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都新识:

科技赋能下的认知飞跃

进入新时代,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商都历史文化区的建设为考古工作注入强劲动力。多学科融合与科技手段的应用,开启了郑州商城研究范式的革新,推动认知迈向新高度。都城布局、宏大水系、手工业、祭祀、墓葬、文字等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科技考古成果丰硕,不断刷新着公众对这座“最早的大邑商”功能与布局的理解。

在书院街贵族墓地,清晰的兆域布局,首次系统揭示了商代前期的丧葬礼制,为中国陵园制度溯源。中心大墓M2是郑州商城迄今发现的随葬品种类最丰富、组合最完整、等级最高的贵族墓葬,出土了青铜器、玉器、金器等210余件,其中的金覆面,既是商代礼制的缩影,又是技艺的结晶,更是文明交流的信使,生动诠释了郑州商城作为巍巍王都的独特地位。

改写南部认知的大型水系遗存,发现总长540米、深4米的人工沟渠群,其规模堪称商代早期之最。石砌分流设施与人工明沟的发现,揭示了这套水网不仅具备排水功能,还兼具区域划分与景观营造的双重作用。作为城市的基底,其对整个都城的运转、城市活力的塑造以及城市手工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得以清晰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作为“最早的大邑商”,郑州商城仍有许多谜题等待被破解。而70载筚路蓝缕,大众在考古工作者的辛勤探索中,对郑州商城的格局、年代、遗迹内涵及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价值,理解日益深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