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三普”成果整理出书
来源:文物考古科研处  时间:2011/10/27 00:00  

近日,《郑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一书正式出版。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从上万处文物普查成果中遴选出的具有较高价值和代表意义的重要新发现221处的历史文化特色(其中古遗址97处,古墓葬15处,古建筑49处,石窟寺及石刻1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7处,其他2处)。此外,该书还附录了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复查项目中的重要考古新发现8处,其中5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入围项目,以充分宣传展示我市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促使我市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

郑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首、世界历史都市联盟会员城市。历史的沧桑在这片土地上遗留了数不胜数的珍贵文化遗产。远古的生物遗骸,石器时代的村落、古城,夏商周以降反映社会发展进程的各类遗迹遗物,近现代的革命史迹、工业遗产……

我市曾开展过四次不同规模的文物普查,共计登录14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本次文物普查在复查不可移动文物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新发现和新纳入的文物品类的调查、认定、登录工作,以期更加全面了解我市文物资源现状,使文明探源、古都研究、近现代文物利用等重大课题有新的突破。

2006年,国家文物局在河南、内蒙、广东、宁波开展文物普查试点,郑州市作为河南省试点城市,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的一致好评。2007年4月—9月,我市成立了由文物、文化、宣传、财政、宗教、档案、党史、商业、民政、交通、水利、土地、旅游、建设、统计、规划等多部门组成的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普查工作方案,提出了“政府组织、专家领衔、广泛参与、全面调查、重点突破”20字工作方针,抽调专人组建了文物普查工作队伍,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动员、宣传和培训工作,争取了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准备工作。2007年10月1日—2009年12月31日,140余名文物普查队员先后深入我市172个乡镇(街道办)2735个行政村,不漏乡、不漏村、不漏地块儿,进行拉网式普查,共计登录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0315处,其中复查924处,新发现9391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数量是二普的十余倍,登录文物点除传统的文物品类外,还涵盖工业遗产、乡土建筑、文化景观、老字号等新型文化遗产,全面厘清了市域文物家底及现状,圆满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实地调查工作。2010年,我市高质量的完成了采集数据的整理工作,顺利通过了各级验收。并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突出贡献集体。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