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万发代表:完善仰韶文化和中华文明起源关联性研究
来源:国家文物局  时间:2023/03/06 15:20  

“仰韶文化全国共发现5000多处遗址,持续时间长达2000年左右,处于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区与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顾万发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仰韶文化“东到大海,西至甘青,北抵阴山,南达长江”,拥有广阔的分布空间,对于认识中华文明具有重大价值。


记者了解到,顾万发以主要成员参与或者主持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并参与负责中埃、中罗合作的“中华文明走出去”工作。他认为,仰韶文化是中国最早认识并命名的一支史前考古学文化,与国内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等著名考古学文化有诸多交流,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质形成的早期生动实践。

不限于国内文化交流,仰韶文化还向西传播,与东进的黑海岸边等地的特里波利-库库特尼文化,共同开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开创形成“彩陶之路”,成为早期中西方交流的首要通道。

顾万发介绍,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建了一支考古队,在罗马尼亚进行考古发掘。这是中国第一支在东南欧从事田野考古的专业队伍,主要目的就是探究这条“彩陶之路”的具体内涵。

“目前,虽然仰韶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问题有一定研究基础,但还是离散和随机的,缺乏学术研究中考古与其他学科的真正整合。”顾万发说,需要强化集中力量攻关的高端团队和有重点的专项引领,健全学术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

为此,顾万发建议,应在仰韶文化资源丰富和有一定学术基础的地方,成立仰韶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国家级研究中心(高等研究院),完善仰韶文化和中华文明起源关联性研究,充分发挥团队优势、集成化优势、专业化优势、机制优势,着力仰韶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有效提升整个学术界有关中华文明早期起源和形成问题的学术水平,引领学术科研机制的重塑性创新。

顾万发表示,研究中心可以实行省部共建,运营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投入,同时争取国家科研经费支持和社会公益文化基金支持。采取重大课题招标机制,公开招聘国内外学者进驻,按照竞争机制考核。建立学术成果发布机制,及时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创新建立学术成果转化机制,助推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文化的独特生产力。

关于研究中心的选址问题,在顾万发看来,郑州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他进一步说,郑州位于黄河中下游交汇处,“天地之中”的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明显,是“河洛古国”的核心范畴,是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代表。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