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消防 生命至上——2025年文物消防安全主题海报及 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微视频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和入围作品公布
来源:国家文物局  时间:2025/11/13 10:39  

为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的有关要求,做好面向社会文物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国家文物局开展了“2025年文物消防安全主题海报及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微视频作品征集活动”。活动自今年7月份启动以来,得到各地文物部门、消防救援机构,高校、科研院所,机关、企业及个人等积极响应,北京、上海、福建、山西等24个省(区、市)共报送海报作品90组(127幅)和微视频作品21部。围绕作品形式、元素风格、主题立意、原创性等要素,共推荐12幅/组海报、7个微视频作品作为今年文物消防宣传月推介作品,其中2幅海报、2个微视频作品为年度优秀作品,10幅/组海报、5个微视频作品为年度入围作品。活动紧紧围绕今年消防宣传月“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主题和文物消防安全实际,将消防安全与文物元素有机结合,突出文物消防安全特点,充分展示文物安全文化。现将作品公布如下:

一、海报作品

(一)年度优秀作品(2幅)

第一幅

作品名称:防患于未“燃”

作者:姜琦

单位:江西省博物馆

作品简介:海报以江西省博物馆馆藏文物——“清代青花瓷鸱吻”为核心元素,鸱吻是传说中龙的第九子,喜登高俯瞰,吞火喷浪。古代有避雷防火、消灾镇宅的象征意义。同时,海报巧妙地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瑞昌剪纸的艺术形式将文物鸱吻与消防队员灭火的场景结合,呼吁人们珍视历史文化遗产,增强防火意识,共同守护文物安全。

第二幅

作品名称:青铜守焰·文物卫士

作者:李海鹏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作品简介:以“青铜消防栓”拟人原型,塑造一位兼具历史厚重感与责任感的“文物卫士”形象。主体保留青铜材质的斑驳质感,表面錾刻云雷纹、夔龙纹等传统纹饰,呼应文物古韵;头部轮廓圆润,眉眼目光如炬,嘴角带温和而坚定的笑意,传递“守护”的亲和力与坚定感。整体姿态挺拔如青铜礼器,暗喻“守护文物”的核心使命。设计通过“古器拟人+功能转译”,将消防安全的现代需求与传统文物的历史记忆交织,传递“每一件青铜器都是沉默的文明见证,而我们,是它醒着的守护者”的深层寓意。

二、年度入围作品(10幅)

第一幅

作品名称:全民参与 共护文脉

作者:刘洋、胡伟兆

单位: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作品简介:海报以宋潜火军兵与现代消防员穿越古今传递《清明上河图》卷轴为核心,串联消防安全传承脉络。宋潜火军兵及字体融入红色剪纸韵味,背景《清明上河图》暗藏军巡铺、望火楼等消防细节。作品紧扣“全民参与”理念,彰显古今同心守护文化脉络的内涵。

第二幅

作品名称:用消防之盾 护文物之美

作者:杨玲、范维松、王宁、马宁

单位: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作品简介:海报以“用消防之盾,护文物之美”为核心理念,视觉中心以巍峨的马头墙为焦点,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文物消防安全屏障。文物造型以剪影形式悬浮于火海之上,勾勒出文化遗产在岁月沉淀中潜藏的星火危机。背景中“119”字样与全国消防宣传月主题交相辉映,如熔岩铸就的盾牌,在烈焰中奏响守护的乐章。

第三幅

作品名称:守护无声胜有声

作者:肖诗媛、颜夏

单位:南昌市博物馆

作品简介:本海报以“守护无声胜有声”为灵魂,诠释文物消防安全于无声处见惊雷的深刻内涵:文物是沉默的见证者: 绳金塔矗立千年,承载历史却无法言语,其安全依赖人类主动的、持续的守护。预防是无声的屏障: 消防的真正力量不在于灾后的轰鸣,而在于灾前静默却坚实的防御——正如画面中笼罩古塔的玻璃罩,没有呐喊,却以绝对的存在隔绝危险。守护者隐于幕后,这些“无形之手”日夜坚守,是文物安然屹立的根基。海报以视觉符号致敬这份寂静的忠诚。

第四幅

作品名称:筑牢防火墙,文脉永流传

作者:韩家伟

单位:故宫博物院

作品简介:海报以“筑牢防火墙,文脉永流传”为主题,画面通过历史建筑与消防元素交织的设计,象征消防安全是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保障。作品旨在提升公众在文化遗产场所的防火意识,强调人人有责、共同守护,使珍贵的历史记忆得以传承。

第五幅

作品名称:规范用火用电,保护文化遗产

作者:苏琦鑫

单位: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作品简介:本作品以 “规范用火用电” 为核心,传递 “防患于未然” 的守护理念。它呼吁每个人从细节做起:古建区域不违规用火,文物场所规范用电,及时排查安全隐患。愿以严谨的防范意识,为文化遗产筑起 “安全屏障”,让千年文明在妥善守护中,永续传承。

第六幅

作品名称:消灾于始,防患未然

作者:黄琦

单位: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作品简介:海报以“消灾于始,防患未然”八字为主体,其中“消”“防”二字分别结合各自的篆文写法,以及古建筑中有避火寓意的鸱吻、古代消防设施望火楼等与文物、消防相关的元素进行设计呈现,其余诸字则在宋体字形的基础上巧妙结合火焰纹、刀剑、八角星纹、瓷瓶、卷轴、钱币等与文物相关的元素,整体造型不仅展现出我国文物的多样性与艺术性,更是突出了文物消防安全这一中心主题。

第七幅(组图,2张)

作品名称:鸱吻镇火,瑞鹤佑安

作者:荀晓琪、刘筱璐

单位: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

作品简介:海报以辽宁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瑞鹤图》中的鸱吻与白鹤为核心元素,鸱吻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正脊两端的“避火兽”,其怒目张口吞住正脊的造型,暗含着“以龙镇火、喷水消灾”的古老智慧,是中华文明消防安全意识的早期具象化表达;鸱吻之上,两只白鹤翩然伫立,于庄严肃穆间晕染出吉祥平安的祥瑞之气。

第八幅

作品名称:藏在汉代陶井里的千年消防智慧

作者:章珠裕

单位:杭州市园林文物局

作品简介:铭文中的“东井”为星宿名,主水事,体现了古人希望借其文化内涵来防范火灾的愿望。“戒火”两个字提醒人们要谨慎用火,说明古人“防患于未然”的消防安全意识。水波纹、鱼纹、菱纹也都和水有关,说明了古人对希望不要发生火灾的美好愿望。“东井戒火”汉代铭文陶井可以说是2000年前的消防专用井,包含了古人藏在汉代陶井里的千年消防智慧。

第九幅

作品名称:隐患细排查 防患于未燃

作者:周芳芳

单位:中国消防博物馆

作品简介:融入青铜器纹样、古籍善本残页等文物相关视觉符号,直观象征文物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传承意义,明确 “隐患排查” 的核心保护对象,实现 “文物” 本体与 “安全” 需求的深度绑定。植入整墙面电源插口形态,其中1个烧毁的插口作为隐患介入点,展现现代文物安全排查需聚焦细枝末节才能发现隐患,传递 “细微处守护安全” 的理念;底部的消防装备元素,则凸显日常消防安全排查、检修、补充的重要性。

第十幅

作品名称:穿越千年的警示

作者:李建花

单位:敦煌研究院

作品简介:本海报创意源于敦煌莫高窟第61窟《法华经·火宅喻品》,以跨越千年的古人智慧,发出文物消防的现代警示。通过恢弘的构图与紧张的叙事张力,让观者直面“火患”的恐怖。千年壁画中的场景,正是今日文物古建消防工作的生动写照,文物如孩童,身处脆弱之“宅”。“古今对话”,深刻揭示文物安全面临的威胁,彰显守护文明的使命。

二、微视频作品

(一)优秀作品(2)

作品名称:封火墙下的守护——文物安全巡查记

作者: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黄山市文物局)、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黄山市文物保护管理促进中心)

作品简介:本作品以徽州文物建筑为背景,以文物安全巡查为核心主线,聚焦文物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主题,创新采用AI动画技术,打造沉浸式、游戏式、科普式动画。文物保护员安安携手锦鲤鱼灯精灵全全,开启三大关卡挑战:“木构危机·古宅排险”“演练现场·隐患攻坚”“古村盛会·文物守护”。动画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鲜活的角色形象,让观众直观掌握文物建筑消防安全要点,在沉浸式体验中强化文物保护与消防安全意识。

作品名称:古今守夜人

作者:高攀 郭振华

单位:运城市消防救援支队 新绛县消防救援大队

作品简介:以绛州州衙火情为引,串联古代“火兵”师徒与现代消防员的跨时空对话。通过望火楼与智能感烟探测器、太平缸与城市消防活水系统、鸱吻避雷与科学避雷带的对比,展现古今消防在文物古建守护上的智慧传承与技术革新。凸显古代“防为上”的消防理念,也展现现代科技赋能下的精准防护,最终以“守护华夏文脉,古今一心”收束,诠释两代“守夜人”对文物安全隐患排查的坚守,传递文物保护薪火相传的内核。

(二)入围作品(5)

作品名称:徐霞客“囧”游博物馆之安全三部曲

作者:张家界市博物馆

作品简介:该作品讲述古代旅行家徐霞客意外穿越至张家界市博物馆的趣事,通过徐霞客与讲解员小艺的互动,将严肃的安全知识生动演绎。内容围绕“消防安全”“文物安全”“人员安全”三个方面:徐霞客好奇探究“水龙”喷淋与“天眼”烟感等消防设施;领悟文物喜爱“净”与“静”的环境要求;最终在探寻“生命通道”时,深刻理解应急疏散的重要性。他将现代知识化为风趣“古人语录”,让安全守则在古今思维的碰撞中深入人心。

作品名称:刺桐风华守护录

作者:陈鹏、陈志忆、邱虹敏、曾怡、涂然、王文龙、黄明珍、王超群、谢飞

单位: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华侨大学、泉州市博物馆

作品简介:从文物保护的消防视角出发,以泉州古城、古建为叙事舞台,巧妙借鉴融合网络热梗和古典章回体形式,以“小剧场形式”生动诠释“会防才会赢”的核心理念。全片共分四回,围绕“消除文物安全隐患”为核心主题展开叙事:从外国留学生初识“烟火气”中的消防智慧,到消防员与博物馆专家远程联动;从古民居电动车飞线充电的隐患整改,到佳节之夜孔明灯燃放的文明劝导。将消防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场景。

作品名称:文物们的安全聊天群

作者:张国栋、许素新

单位:山东省文物局

作品简介:以奇幻视角让文物“开口说话”,通过微信群聊曝光身边隐患:佛像被香火熏黑、陶俑头顶电线烫疤、古画被迫当“充电宝”、瓷碗遭抹布粗暴擦拭,石狮险成压纸箱工具。镜头随后切入文物安全相关工作人员紧急排查、规范消防、安全巡查、卫星遥感监测、工作培训等,用标准化操作回应文物“吐槽”。最终,群里刷屏“感谢守护”,彰显“文物安全无小事,人人有责”的主题,呼吁共筑文物安全防火墙。

作品名称:大侦探正正——一起来找茬

作者:中国证券博物馆

作品简介:该视频作品中吉祥物正正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安全员,按照收到的一张安全检查单,带领观众走进中国证券博物馆,以侦探之名,来一场充满挑战与惊喜的奇幻之旅。该作品短小精悍、生动形象,以拟人化的动画呈现和实景拍摄相结合,通过场馆安全、消防安全、反恐安全和人员意外安全四个方面的系统排查,展现了作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中证博是如何齐抓共管,守牢文物安全底线,为广大观众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参观环境。

作品名称:守护文脉防患未然——赣州市博物馆消防演练纪实

作者:吴枭翔、文勇兵、赖慧玲、李逢亮

单位:赣州市博物馆

作品简介:该视频作品分动员部署、发现险情、启动应急预案、现场应急救援、总结点评等阶段,重点检验突发事件多部门协同处置能力,强化了博物馆的应急处置水平,发现应急处置预案中的不足,在下一次的演练中进行改进。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