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探访丨无惧骄阳,“四普”正火热
来源:郑州晚报  时间:2025/07/11 09:20  

“从严寒到酷暑,我们‘四普’的工作时长跨度已经超过一年。”7月3日,在河南中牟新区狼城岗镇粮仓建筑群中,顶着烈日的文物普查工作人员,正逐点排查,对建筑物的基本数据与历史年代进行记录与归档。

85ecf5bc7e8d4b0a848bcfaf99864308.png

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在河南中牟新区狼城岗镇粮仓建筑群中逐点排查

在中牟县狼城岗镇西狼村,有着一片这样的建筑,它承载了当地许多村民“交公粮”的回忆。20世纪中后期,为了响应当时国家“备战备荒”和“统购统销”的政策,中牟县各乡镇建立起许多大型粮食物资储备设施,这些设施由拱顶仓库、办公区、厂区以及员工宿舍组成,如今,逐渐变成了一代人的“历史记忆”。

为保护好这一片历史建筑,中牟新区第四次文物普查队队员们带着专业设备,开始对“老粮仓”进行全面检查与记录。“我20世纪90年代刚来这里工作的时候,这座建筑就屹立在这里了。”据当地文化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收粮时节,老粮仓门前就会熙熙攘攘,村民们在门口称算搬运,好不热闹,直到近些年城镇化建设与河岸居民区搬迁工作的进行,这里才变得安静起来。

阳光照耀下的建筑群依旧保存完好,砖木结构细节仍清晰可辨,不仅为研究20世纪中国粮仓建筑风格、粮食管理制度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还为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继续奉献。作为此次普查小队其中一员,中牟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物科科长李顺义说,随着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这座“老粮仓”也在精心保护的基础上继续作为仓库,为当地企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穿过成片玉米地,在村落中折返前行多次后,下一个文物普查复查点出现在普查队员面前。这里是韩寺镇一片东西跨度200米、南北延伸150米,总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胡大文家族墓,在这片墓葬群上,7处清代、民国时期的碑刻引起了普查队员的关注。

“大清嘉庆肆年岁次己未仲秋”“大清咸丰四年岁次甲寅”……高岗上、丛林间,透过一块块碑文与一片片文字,这个家族的兴衰变迁、先辈的生平事迹和族人的美德追求便浮现在大家面前。无论是“玉带环绕”的碑身,还是“双龙飞舞”的碑首,无不展现着这个世家大族的文化底蕴。

中牟新区是曾经的官渡之战古战场,是西晋文坛领袖潘安的故乡,也是楷书鼻祖钟繇的故里,是孔子回车处,也是春秋箜篌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给文物普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4年6月到今天,中牟新区为做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作了许多准备。”中牟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物保护中心主任蔡纪中说,截至7月3日,中牟新区第四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共统计文物290余处,已完成实地勘探208处,新增不可移动文物80余处,完成信息上报260多处。

从与官渡之战有关的汉代古井,到近现代时期的工业遗存,都在本次“四普”工作中得到记录与保护,其中既有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日夜奋战,也有业余爱好者的线索提供,群众的支持与参与,让一年来的“四普”工作有条不紊地取得进展。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