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古”元素成亮点
来源:中国文化报  时间:2022/10/25 18:46  


                                                                            展览现场  郑州博物馆供图


“观众朋友,您有没有被眼前的这件可爱的器物萌到?这件肥首大耳的玉猪龙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牛河梁遗址,它较多地保留了猪的形象,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距今6500年至5000年。玉猪龙也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玉龙,极其珍贵,有‘华夏第一玉龙’的美称。”国庆假期,众多游客到郑州博物馆打卡“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讲解员忙得不亦乐乎。

作为第九届博博会重要主题活动之一,“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主办。展览自9月1日开幕,将持续3个月。

展览展出了2021年评选出的百年来全国100处大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是对中国百年考古成果的集中展示。100处遗址中有旧石器时代遗址5处,新石器时代遗址33处,夏商周遗址25处,秦汉及以后遗址37处。

展览共分“远古的根系——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中华文明探源——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展现三代王国文明——夏商周考古发现”“揭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秦汉及以后考古发现”4个单元,带领观众走进考古实证的中国历史,探究东亚人类起源、中华文明探源、夏商周青铜文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等问题。该展览与同时推出的“文明渊薮——河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共汇集了全国21个省区市79家考古文博单位的精品文物889件/组,其中一级文物达115件/组,部分文物为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河南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河南考古根植于中原厚土,经过几代考古人的辛勤耕耘,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其中有50处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名副其实的考古强省。

在此次“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中,河南有14项重要考古成果入选,位居第一。其中郑州商城遗址和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让观众驻足流连。

据介绍,郑州商城主城区面积在16平方公里以上,周边有5座城池护卫,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城市遗址和城市群。高大的城垣,布局严整的宫殿区,清晰可辨的外城夯筑墙体与城壕,分工明确的铸铜、制骨、制陶作坊,装满青铜重器的窖藏坑等,越来越多的重大发现显示出郑州商城的不同寻常。

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展览中,1984年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广受关注。据了解,在二里头遗址贵族墓葬中发现了多件铜牌饰,这样的器物一般置于墓主人的胸前或腕部,两侧有小穿孔可用于系带。展出的这件牌饰正面以数百片绿松石拼合镶嵌出兽面纹,制作精巧,历经3000余年而无一松动脱落。它出土时安放在墓主人胸部,两侧有对称的穿孔钮。这些绿松石嵌片组成的一件件无与伦比的文物,再次向人们证明,中原夏王朝无论是工具的使用,还是技术的操作,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南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凯介绍,过去几十年,特别是近10年,广大河南考古工作者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围绕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等考古学文化持续开展研究,已逐步建立起各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明晰了各考古学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文化定位。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河南省灵宝西坡、登封王城岗、新密新砦、偃师二里头等遗址都是考古发掘研究的重点,河南广大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工程中先后负责并参与了13个子课题的研究,成为该项目的中坚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田凯表示,河南省文物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推进夏文化研究等重大课题项目,多学科攻关,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新发现和突破性的研究成果。通过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考古盲盒等文创研发使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