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举办中秋雅集,诗意让人想不到
来源:正观新闻  时间:2024/09/18 17:30  

花好月圆,鹊笑鸠舞。中秋假期(9月15日至17日),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及其周边的郑州城隍庙仿佛被一层淡淡的诗意所笼罩。博物院外,古建筑的飞檐翘角,映照出历史的深邃与文化的璀璨。博物院内,一系列以“中秋话文脉 共赏商城月”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展开,吸引众多市民及游客前来参与,共同体验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为这个传统佳节增添了几分别样的风情。

月满中秋,手作传情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而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正是一座讲述早商文化的专题遗址博物馆,展览内容以商都历史文明为核心而展开,向今人徐徐揭开这座沉寂3600余年都城的神秘面纱,解码中国早期文明的千年根脉。

今年中秋节,在该院的社教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冰皮月饼制作活动正在温馨上演。游客们围坐一桌,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揉皮、包馅、压模,每一道工序都充满了仪式感。博物院特制的节日月饼盒,更是将这份甜蜜与历史的韵味紧紧相连,成为中秋佳节最具意义的礼物。

17222704313.png

此外,手绘中秋团扇活动也备受青睐。游客们用巧手绘制出一把把精美的团扇,用鲜活的颜料和喜爱的诗句点缀佳节记忆。“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游客纷纷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团扇,在郑州古建文庙和城隍庙等景点打卡留念,记录下这个难忘的中秋时光。

拜月祈福,诗词团圆

除了吃月饼外,起源于古代帝王祭祀活动的“祭月”,也是中秋节的重要传统习俗之一。《礼记》上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中秋节也就因此慢慢形成。人们在中秋这天,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月神降福人间、带来美好。

9月17日晚,郑州城隍庙内就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拜月仪式。在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皎皎明月的映衬下,鸣琴乐、颂诗歌、发福果等传统仪式逐一上演,为游客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1721111059.jpg

9月16日,“飞花传情·团圆扭月”公益研学活动也在博物院一楼大厅成功举办。该活动通过诗词飞花令、接力运月饼等趣味游戏形式,吸引了10组亲子家庭的积极参与。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诗词、传承文化,家长们则在陪伴中感受亲情的温暖与幸福。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充满了温馨与欢乐。

此外,博物院南大厅的4D影院还上演了沉浸式舞台剧《汤颂》。该剧以商汤灭夏的历史故事为背景,通过光影交错的场景和生动的表演形式,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千年前的商朝。观众们纷纷表示,《汤颂》不仅让他们领略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还激发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舌尖上的文创”活动——“商小鲜”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该活动将历史元素与现代美食相结合,推出了多款具有创意和特色的文创产品。游客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韵味和先贤的人生哲理。

17222923531.png

月到中秋分外明,此次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中秋话文脉 共赏商城月”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为郑州市民及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也滋养了“文化郑”的灵魂。未来,博物院将继续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公众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文化体验。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