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读中国 | “瓷·源——馆藏青釉瓷尊专题展”策展手记
来源:郑州博物馆  时间:2025/11/12 10:02  

瓷器,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承载着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体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9月5日,郑州博物馆“瓷·源——馆藏青釉瓷尊专题展”开展,展览深度挖掘、细致阐释馆藏精品,是推出的国宝特展系列之一。展览以馆藏“十大镇馆之宝”青釉瓷尊为切入点,深挖文物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引导观众了解认识瓷器中蕴含的中国智慧。

缘起:跨越时空的对话

此次展览的核心展品——青釉瓷尊,1965年出土于郑州市铭功路第十四中学商代贵族墓,瓷尊与成组的青铜礼器、玉器共同出现在墓葬中,表明当时原始瓷已经融入商代礼制文化之中。瓷尊外形庄重古朴,胎质坚硬细腻,器表施青黄色薄釉,有青釉斑块,叩之声如金石。考古研究表明其符合瓷器基本特征,印证了商代先民已经掌握釉料配方与高温烧成技术,拉开了中国瓷器发展的序幕。

青釉瓷尊的出土把中国烧造瓷器的历史提前至距今约3600年,证明了郑州是瓷器的发源地之一,成为探讨我国瓷器产生与发展脉络的重要里程碑。如何唤醒沉睡数千年的文物,通过展览的形式,让观众跨越时空阻隔,与远古的工匠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感受到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脉动,成为策划“瓷·源——馆藏青釉瓷尊专题展”的初衷。

理念:以物见史,以瓷为媒

展览以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作为理论依据,策划之初便确立了“以物见史,以瓷为媒”的策展理念,通过青釉瓷尊这一载体,让观众领略瓷器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瓷器是泥土与火焰的艺术结晶,青釉瓷尊不仅是实用器物,更是历史的见证者。青釉瓷尊的出土,将中国瓷器烧造史大大提前至商代早期,它不仅是郑州博物馆的珍贵藏品,更是研究中国瓷器起源与发展的关键物证。

以青釉瓷尊为代表的原始瓷,蕴含着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以瓷为媒”的展览叙事,让青釉瓷尊成为激活历史、联结历史的媒介。观众在欣赏器物之美的同时,能够增强文化自信,这正是博物馆践行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的最佳注脚。

多维度呈现,沉浸式体验

瓷器凝聚了中华先民的智慧与才艺,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对美的不懈追求。为了实现上述理念,策展团队在展览内容和形式设计上进行了精心策划,力求多维度呈现青釉瓷尊的文化内涵,为观众打造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第一单元“惊世发现”。本部分详细介绍青釉瓷尊出土时的情况,包括墓葬规格、伴随出土的其他文物等信息。通过展示郑州地区出土的其他原始瓷尊图片及资料文献,分析认为青釉瓷尊可能用作祭祀礼器或高规格陪葬品。依据学界综合研究成果,展示青釉瓷尊的稀有性和尊贵地位,让观众了解其在商代社会文化中的重要角色。

第二单元“陶瓷之变”。瓷器与陶器一脉相承,生动证明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本单元内容主要按照学者研究提出的陶与瓷区别的几个明显特征,重点展示郑州地区考古发现的有关制瓷工艺、胎土、施釉、窑温的发展演进,从而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青釉瓷尊蕴含的历史和科学价值。通过本单元的展示内容,观众更深切体会从陶到瓷的不断推陈出新,是中华文明创新性的一个生动注解。

第三单元“薪火赓续”。梳理从商代青釉瓷尊开始,瓷器烧制技术在后续历史阶段的传承与发展脉络。从原始瓷到青白瓷,再到青花瓷和彩瓷的发展变化,揭示瓷器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的趋势;探讨以青釉瓷尊为代表的原始瓷对后世陶瓷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整个展厅空间采用主题聚焦式布局:以“青釉瓷尊”为核心,按 “历史脉络+工艺演变”双主线展开。利用环形流线串联各分区,合理利用空间,提升通透性。四周采用仿高岭土墙面,精心设计的仿高岭土饰面墙体,其古朴的质感与早期瓷器的展陈主题形成空间共鸣。展厅中心区域构建抽象的窑室空间,顶部圆形穹顶之下,三色垂幔环绕套叠,在窑火流转的光影里展示瓷尊在烧制时的颜色变化。同时设置无障碍参观通道,采用无台阶设计,预留轮椅回转空间,体现人性化关怀。

以青釉瓷尊为核心,将其他辅助展品进行合理布局,采用高清晰低反射玻璃的独立展柜突出文物细节与特色,如青釉瓷尊表面的釉色光泽、纹饰线条等,让观众能够近距离清晰欣赏文物之美。文物处于整体展陈空间的中心,赋予绝对“主角”的氛围空间,且巧妙利用观众参观心理,在展区过渡环节合理设置半透纱材质隔断,使观众在外围各个维度都可以隐约看到文物身影,层层递进,方可一览文物瑰宝的真容面貌。

在展览各单元设置辅助图文展板,文字内容力求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学术语言,让不同知识层次的观众都能轻松理解展览内容。展板设计注重图文搭配,采用高清图片、图表、示意图等多种形式,增强信息传达的直观性和有效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在展厅入口位置循环播放叩击瓷器声音,让观众在进入展厅后,仿佛亲生聆听到从商代传来的历史回响,拉开观众参观展厅的序幕;在 “惊世发现” 单元播放青釉瓷尊纪录短片,展示考古发掘过程及文物背后的故事。此外,在不影响主展线展示内容的情况下,以二维码的形式对展览内容进行补充,观众可以手机扫码了解内容,满足观众的个性化参观需求。

在展览中设置部分场景复原,如商代墓葬场景示意复原、窑炉场景复原等,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氛围。通过场景布置和道具展示,结合灯光音效,营造出沉浸式的参观体验。例如,在商代墓葬场景示意图中,按照墓葬实际出土情况布置青釉瓷尊,让观众直观感受商代的丧葬礼俗;在窑炉场景复原中,利用光、电模拟炉火烧制瓷器的过程,使观众对瓷器烧制工艺有更直观的认识。

设立专门的互动体验区,如与“尊”字相关的成语查询、南北方原始瓷器渊源比较研究等内容,通过趣味性的互动方式,加深观众对“尊”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参观兴趣。展览结尾处设置互动装置,观众可以拉动风箱,为烧瓷加把火(仿真木炭);同时增加郑州地区古代窑址查询体验,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研究成果,介绍郑州地区历代烧制瓷器主要窑址,让观众了解古代制瓷文化在中原地区的继承与发展。

陶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本展览自开展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展览得到河南日报、郑州日报、大象新闻等众多媒体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展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此次“瓷·源——馆藏青釉瓷尊专题展”的举办,让策展团队深刻认识到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精心策划展览,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运用多样化的展示手段,能够让文物“活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未来的工作中,郑州博物馆将继续努力,推出更多高质量的展览,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力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